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八期)募集说明书摘要
2018-10-17 03:48: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八期)募集说明书摘要

  (上接B6版)

截至2017年末,公司可控装机容量为12,612.51万千瓦,同比增长8.14%。其中火电机组装机容量7,423.39万千瓦,占比58.86%,同比增长3.89%;水电机组装机容量2,203.00万千瓦,占比17.47%,同比增长2.01%;风电机组装机容量1,372.71万千瓦,占比10.88%,同比增长14.56%;其他装机容量1,613.40万千瓦,占比12.79%,同比增长39.16%。

截止到2018年6月末,公司可控装机容量为13,095.34万千瓦,同比增长10.10%。其中火电机组装机容量7,464.59万千瓦,占比57.00%,同比增长4.46%;水电机组装机容量2,376.21万千瓦,占比18.15%,同比增长9.62%;风电机组装机容量1,459.16万千瓦,占比11.14%,同比增长14.21%;其他装机容量1,795.38万千瓦,占比13.71%,同比增长37.74%。

(3)电力生产

2015-2017年度及2018年一季度发电情况

单位:亿千瓦时

2015年度,公司共计发电3,808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发电量2,754亿千瓦时,占公司发电量的72.32%;水电发电量728亿千瓦时,占公司发电量的19.12%;风电及其他发电量326亿千瓦时,占公司发电量的8.56%。

2016年度,公司共计发电3,969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发电量2,829亿千瓦时,占公司发电量的71.28%;水电发电量676亿千瓦时,占公司发电量的17.03%;风电及其他发电量464亿千瓦时,占公司发电量的11.69%。

2017年度,公司共计发电4,226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发电量2,945亿千瓦时,占公司发电量的69.69%;水电发电量680亿千瓦时,占公司发电量的16.09%;风电及其他发电量601亿千瓦时,占公司发电量的14.22%。

截至2018年1-6月,公司共计发电2,278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发电量1,540亿千瓦时,占公司发电量的67.60%;水电发电量374亿千瓦时,占公司发电量的16.42%;风电及其他发电量364亿千瓦时,占公司发电量的15.98%。

2015-2017年度及2018年一季度设备平均利用小时

单位:小时

从发电机组运行水平看,2015-2017年度及2018年1-6月,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分别为4,242、3,978、4,060和2,054,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分别为3,487、3,147、3,130和1,574,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分别为1,758、1,691、1,927和1,086。

2015-2017年度及2018年一季度煤耗指标

在供电煤耗方面,公司注重节能减排,通过提高管理运行水平、关停小机组以及投运大机组等有效措施,使公司单位供电标准煤耗近三年持续下降,分别为307.50克/千瓦时、304.90克/千瓦时、302.65克/千瓦时和308克/千瓦时。

(4)燃料采购

近三年,电煤采购情况如下表所示:

公司的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煤炭占电力成本的60%以上。2015-2017年度,公司煤炭采购量分别为12,984万吨、12,974万吨、14,262万吨。

煤炭行业受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影响,自2016年底开始煤炭价格开始出现反弹。公司近三年及一期煤炭采购总平均价格分别为309.53元/吨、335.10元/吨、432.33元/吨,价格逐步提升。

公司近年来大力实施煤电联营战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保障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公司的电煤自给率基本稳定在30%左右。除自给煤炭外,公司发电所需电煤主要采购自下属发电企业周边供应商。下属发电企业一般会与长期合作的供应商签订年度合同进一步保障公司煤炭采购的稳定性,重点合同煤价格一般低于市场煤价格。

(5)售电量及售电价

2015-2017年度及2018年一季度上网电量情况

单位:亿千瓦时

2015-2017年度及2018年一季度售电价

售电方面,2015-2017年度及2018年1-6月,公司的上网电量保持平稳。其中火电上网电量分别为2,439.亿千瓦时、2,514亿千瓦时、2,621亿千瓦时和1,540亿千瓦时,水电上网电量分别为721亿千瓦时、666亿千瓦时、673亿千瓦时和374亿千瓦时,风电上网电量分别为114亿千瓦时、169亿千瓦时、224亿千瓦时和153亿千瓦时。公司主要发电企业所发电量均供应当地所属电网,基本采用月结月清、现金划款的方式进行电费的结算。近三年及一期公司平均电价保持平稳。

(6)节能减排情况

2008年5月,随着国家电投集团开封光明电厂2号机组13.5万千瓦火电机组顺利关停,正式宣告完成“十一五小火电关停目标”,公司全年累计关停小机组24台245.5万千瓦,成为首个提前两年完成小火电关停任务的发电集团。

2010年公司关停小火电机组15台,共201.67万千瓦;截至2010年末,公司共关停小火电机组128台,合计900.884万千瓦。此外,截至2010年末,公司的脱硫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4,853.5万千瓦,占公司煤电装机容量的98.1%。

2011年公司全年关停小火电100万千瓦,二氧化硫减排4.5万吨,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减排任务;供电煤耗全年下降10.99克/千瓦时,五大发电集团降幅最大,折合减少燃料成本18亿元。综合厂用电率下降0.6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上网电量16.3亿千瓦时,增加收益6.4亿元。2012年公司脱硫机组装机容量达到5,690.88万千瓦,占公司火电装机容量的比例为99.70%;当年供电煤耗同比下降4.7克/千瓦时,二氧化硫减排3万吨。

2015年,公司供电煤耗实现307.50克/千瓦时,同比降低2.23克/千瓦时。2016年,公司供电煤耗实现304.90克/千瓦时,同比降低2.60克/千瓦时。2017年供电煤耗实现302.65克/千瓦时,同比降低2.25克/千瓦时。

(7)火电行业产能过剩应对措施

火电行业属于产能过剩行业,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呈下滑趋势。面对火电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为保障公司盈利水平,公司计划采取下列措施:

抓住发展窗口期,加快推进火电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

认真梳理前期项目,提出开发前期项目的指导意见;大力推动煤电科技创新,深入开展大容量、高参数、二次再热、发电煤耗低于250g/kwh的清洁高效利用煤电机组研究,以此申报国家洁净煤发电专项试点;充分挖掘现有优质资源,在东部地区利用已有的优越厂址资源,开发大型港口煤电一体化项目;紧密围绕煤电基地和特高压输送通道,开发建设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煤电项目,加快发展白音华坑口、哈密大南湖、神头三期等项目;深入贯彻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精神指示,大力支持湖北黄冈、江西上饶、江西井冈山、贵州威宁等项目开发建设;审慎推进集中式燃气热电(冷)联产发电机组。在城市商业集中区或工业园区内,优化发展分布式燃气发电项目。认真布局燃机电站项目,研究在江苏、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合作建设LNG接收站的可行性,实现燃机项目自供气,创新燃气发电运营模式。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推行市场化EPC:完善EPC合同范本,明确各方权力和责任,通过招标确认工程总包方,形成工程建设市场化EPC和委托管理并重的管理格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工程奖励机制,加大奖罚力度,强化监理责任的落实,建立项目经理评价体系,评价结果纳入干部管理和招投标管理;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火电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现场监控系统,推行安全、质量管理信息化试点工作,以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认真吸取茶园项目汽轮机设备制造质量问题教训,改进设备监造工作,不断完善火电工程质量典型案例分析数据库,开展关键节点质量督查,狠抓机组深度调试,抓好机组达标投产和工程创优工作,确保机组投产达设计值;抓好工程进度管理:充分做好开工前的各项策划,坚持“前紧后松”原则,严格新建项目开工标准管理;控制好工程造价:坚决贯彻成本竞争理念,落实集团公司火电建设技术路线和指标标准,继续深入开展设计优化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好工程造价。

强化精细管理,促进生产运营指标不断改善

组织对指标严重落后的电厂进行评估,学习借鉴先进电厂的经验,促进其改进提高:强化检修管理,在检修管理中坚持“三制一化”,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有效监督和检查,确保机组修后安全稳定运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设计值;强化运行管理,严格规范“两票三制”,推广在线运行优化系统和坚持开展运行小指标竞赛,确保设备标准状态运行;强化环保管理,充分发挥环保在线监测系统作用,强化对超标机组的严格管理,确保机组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强化技术监督,逐步建立和完善集团公司技术监督工作体系,规范技术监督计划落实,确保技术监督数据真实、准确、有效;加强燃料精细化管理,应用先进设备和科技手段,实现入厂煤计量采制自动化、化验管理网络化、煤场管理数字化、燃料管理全过程信息化;策划安排好明年的技术与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各级人员的技术能力与水平。

研究应用新技术,不断提升节能环保技术水平

明晰火电发展技术路线。重点是1000MW、600MW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和350MW供热机组的优化设计技术规定;根据国家燃煤机组超低排放要求,跟踪研究国内最新、最先进技术,确定集团公司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继续以机组达设计值为抓手,开展机组节能空间诊断;针对诊断发现的问题以及在供热、通流改造等重大节能项目上,研究应用新技术;持续开展行业内同类机组能耗指标对标,按照一厂一策、一机一策的原则,制定改进措施和改造计划并抓好落实。

研究应对电改新政策,积极推进综合智慧能源发展

密切跟踪新电改配套文件的出台,组织专题学习宣贯,为后续工作提供支持;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尽快投入工作;深入贯彻集团公司供热专题座谈会精神,组织起草集团公司综合能源服务指导意见和供热业务管理制度,编制好集团公司综合智慧能源“十三五”发展规划,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加快推进配售电项目落地,不断调整完善南昌临空港和港桥工业园区配售电项目规划,推动项目尽快落地;组织好后续试点项目申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试点项目名单;把握工作节奏,掌握工作技巧,密切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电网,以及其他发电企业的沟通协调。

(8)核电项目运营情况

项目基本情况

山东海阳核电项目:公司控股核电项目为山东海阳核电项目。山东海阳核电项目业主为山东核电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海阳核电站的设计、建造、运营管理。山东核电有限公司由6家股东出资设立,分别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65%)、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10%)、烟台蓝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0%)、中国国电集团公司(5%)、中核核电有限公司(5%)、华能核电开发有限公司(5%)。

山东海阳核电厂厂址建在向海突出、犄角状海岬地形的半岛东部,厂址自然地坪标高为5-12m。结合电厂总体规划,电厂防洪方案采用“干厂址”方案,即将电厂厂坪标高定在包括波浪影响的设计基准洪水位(DBF)之上,电厂与核安全有关区域厂坪标高确定为8.40m,确保电厂防洪安全,满足有关核安全法规的要求。

海阳核电项目作为首批国家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自主化依托项目,采用AP1000核电技术路线。AP1000技术以其特有的非能动安全系统和模块化设计成为目前世界上安全性高、先进的核电技术。

辽宁红沿河核电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1一4号机组)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R1000技术路线、二期工程(5一6号机组)采用具有三代核电技术特征的ACPR1000技术路线,项目业主为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作为业主全面负责红沿河核电站的设计、建造、运营管理,核电站的建设和管理由公司通过委托协议委托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中电投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全面参与的方式进行。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由3家股东出资设立,分别为:中广核核电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公司,45%)、中电投核电有限公司(发行人下属公司,45%)、大连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0%)。

公司控股核电项目安全检查与管理情况

核电站的安全文化是国际核能界在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提出的关于核安全的概念管理,它是传统的纵深防御原则的扩充,也是核电站安全管理思想的一次重大突破。公司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工作方针,构筑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有效防范和杜绝核电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核电站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始终贯彻"纵深防御"的原则,通过在每一个技术环节都采取多种不同类型的技术手段,提供多层次的、重叠的安全技术保障,确保核建设的安全。建立起多重深度的安全管理机制,构建一道道相互重叠和补充的安全屏障,形成了纵深式的安全管理体系。该体系通过综合运用一整套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手段,对所有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预防和控制,构建精细分工、安全授权、多层控制的安全管理组织。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从企业最高领导至每一个员工,任何人都不能凭借职权或经验而违规作业。

核安全风险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建造、运营、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四方面。中电投山东海阳核电厂采用AP1000核电技术路线,AP1000技术以其特有的非能动安全系统和模块化设计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安全、最先进的核电技术之一,在发生严重事故后,对堆芯的冷却以及对安全壳大气的冷却等等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不依赖于外部电源以及人为干预而自行完成。从而保证三道屏障的完整性,进而避免放射性物质向环境的释放。最终保证厂区、工作人员以及公众的安全。

中电投山东海阳核电厂厂址条件优越。在选址时,针对厂址区域可能的自然灾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证,采用先进和严格的技术措施对厂址进行了安全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获得了国家环保部和国家核安全局的批准。在选址时,充分考虑了地震的影响,均远离地震断裂带且都位于整体基岩上。资料表明山东海阳最大潜在地震震级为6级。山东海阳厂址附近沿岸及近海海域基本不存在发生较大海啸的机理,所以也就不会发生因海啸影响造成核电厂设备损坏等事故。

从人口分布与外部人为事件、地震地质、工程地质及岩土工程、工程水文与取排水条件、极端气象等方面未发现厂址条件中存在与建设核电厂不相适宜的问题。国家核安全局于2010年9月19日下发了《辽宁红沿河核电厂五、六号机组厂址选择工作审查意见书》(国核安发[2010]142号),“认为从核安全方面未发现辽宁红沿河核电厂五、六号机组厂址与核电厂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该厂址是可以接受的”。

在选址时,公司充分考虑了地震的影响。经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论证,认为红沿河厂址附件范围内,不存在能动断层;经国家海洋局组织论证,表明红沿河核电厂址无海啸影响。

辽宁红沿河核电厂规划容量为六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二期工程采用自主研发的具有三代核电技术安全特征的ACPR1000技术方案扩建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ACPR1000是CPR1000加改进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考虑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与HAF102法规的一致性要求、概率安全分析、在建机组SAR审评共性问题解决、URD/EUR的顶层安全要求、以及国内外同类机组运行经验反馈等方面,应用成熟技术实施改进形成的安全性、可靠性更高的技术方案,可满足CDF/LRE定量安全指标的要求,达到HAF102要求的安全水平,具备应对类似福岛事故的能力。

2011年3月份发生的日本福岛核事故使核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事故发生后,我国政府迅速开展对核设施的全面安全检查,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并重新评估、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2011年11月,核安全检查已经结束,有关评估报告基本完成。检查证实,我国正在运行的核设施是安全的,在建核设施也是受控的。我国正在加紧制定核安全规则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努力提高核设施应对极端自然灾害能力和紧急响应能力,以确保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根据国家核安全局、能源局的需求,公司召集专家对山东海阳核电厂在建工程进行了安全评估和自查,结果表明,山东海阳核电厂建造期间安全管理可控在控,形势稳定;核电管理人员、运营人员的配备与培养满足工程需求;厂址条件优越,符合国家标准。因此,中电投山东海阳核电厂从技术、建造、运营、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四方面来看,建造风险较低。

2、煤炭板块

电为核心,煤为基础,产业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特殊优势。公司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大力实施煤电联营战略,获得了丰富的煤炭资源储备,保障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5年-2017年,发行人煤炭业务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13亿元、26.70亿元及55.9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17%、1.38%及2.84%;实现主营业务毛利润金额分别为15.59亿元、8.48亿元和23.19亿元,占公司毛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77%、2.16%和7.02%。煤炭板块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毛利润中的占比随着煤炭价格的回升而增长。2015年-2017年,发行人煤炭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7.90%、31.75%和41.46%。受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影响,煤炭价格有所回升,发行人煤炭业务毛利率亦随之升高。

公司的煤炭主要集中在蒙东地区。蒙东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含内蒙古东部)的主要煤炭生产和供应基地。公司蒙东地区煤矿主要由蒙东能源负责经营,主要分布在霍林河、白音华两大煤田,分布较为集中,均为露天开采。主要露天矿包括:霍林河1#露天矿、霍林河2#露天矿、白音华2#露天矿、白音华3#露天。2011年,公司还完成了对新疆四棵树煤矿项目的收购,该矿的产能为270万吨。2012年,公司新增生产煤矿1个,为产能60万吨/年的贵州桂箐煤矿;收购煤炭项目包括在伊犁地区收购的金鑫、金亿亨、开滦一号、巴彦岱干沟和永安煤矿5个规模9万吨/年小煤矿和在贵州收购的福平煤矿(30万吨/年采矿权)、田湾煤矿(45万吨/年采矿权)及宽阔坝煤矿(45万吨/年探矿权)。

2017年末蒙东能源主要煤矿情况

此外,公司通过打造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实现部分劣质煤炭的合理利用和就地转化,积极推进两个外送,一是建设蒙东煤电基地,将劣质煤资源就地转化,通过特高压电网进行“北电南送”;二是对蒙东褐煤进行提质,将优质褐煤外送至华东、华中和华南等缺煤地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蒙东能源产品的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部、辽宁省和吉林省,客户主要包括通辽坑口发电有限公司、东北电力燃料公司等。煤炭销售结算模式为:系统内部分执行当月发煤,次月结算;系统外执行绝大部分为现金结算,部分预汇款结算,少部分是票据结算。公司煤炭对外销售价格基本参考市场价格制定,2015-2017年平均售价分别为97.95元/吨、108.15元/吨和148.87元/吨。

2015-2017年度煤炭产销情况

2013年以来,受蒙东能源以量保价策略影响,公司煤炭产量和销量均保持稳定;2015-2017年,公司分别实现煤炭产量7,369万吨、6,484万吨和7,531万吨,分别同比增长-0.12%、-12.01%和16.15%;同期,公司分别实现煤炭销量7,320万吨、6,555万吨和7,54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36%、-10.45%和15.06%。为使自有煤炭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并降低发电成本,公司将自产煤炭通过自有铁路、港口和海运输送至南方,逐步形成跨区域煤电联营,以降低华东、华南等地区火电机组的燃料成本,并对上述地区的电煤供应提供较强保障。

3、铝业板块(1)铝业板块经营情况

铝业板块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较高,系电力业务之外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板块。2015-2017年度,公司铝业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金额分别为453.97亿元、446.25亿元和428.19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3.93%、23.07%和21.72%;同期实现主营业务毛利润金额分别为22.40亿元、23.36亿元和37.93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毛利润的比例分别为5.41%、5.97%和11.48%。从毛利率情况看,报告期内发行人铝业板块毛利率分别为4.93%、5.24%和8.86%,近三年均有提升。

公司从事电解铝业务的子公司主要包括中电投宁夏青铜峡能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铝业”)和蒙东能源。电解铝产品的成本构成主要为电力、氧化铝、阳极碳块以及石油焦、改质沥青等,其中电力在成本中占比为30-40%,氧化铝占比约为40%。公司主要电解铝生产企业均配有自备电厂。氧化铝采购方面,宁夏铝业国产氧化铝的采购比重约为2/3,进口氧化铝采购比重为1/3,其中国产氧化铝基本向中电投铝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投铝业国贸”)采购,进口氧化铝通过中电投铝业国贸联系海外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合同。中电投铝业国贸的集中采购,有利于获取更为优惠的价格,降低成本。宁夏铝业与中电投铝业国贸的结算采取先款后货政策。对于其余氧化铝,宁夏铝业主要向附近的山西等地采购,运输成本较低。蒙东能源原材料90%左右来自进口,进口地主要为印度、澳大利亚、美国等。蒙东能源已与香港中骏公司签定5年长单合同,锁定价格,每月一船,每船3-3.5万吨,青岛港交货。国内氧化铝结算方式为采用100%预付款方式现汇结算;进口氧化铝采用开立进口信用证押汇方式结算。氧化铝定价模式为按点价期内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铝期货比例价13.6%-17%之间定价。

产品销售方面,公司铝产品主要销往华东、华南及东北地区;结算主要采用现金及银行承兑汇票,其中以现金结算为主。铝产品定价主要参照交货月铝锭现货价或交货月铝锭期货价。宁夏铝业销售主要客户包括广西百色广银铝业有限公司等;蒙东能源主要客户包括河北立中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和内蒙古霍煤鸿骏铝扁锭有限公司等。此外,宁夏铝业和蒙东能源部分产品通过中电投铝业国贸对外销售。

2015-2017年度电解铝产销情况

2015-2017年,公司电解铝产能分别为248.50万吨、248.50万吨和253.50万吨,基本保持平稳;电解铝产量分别为247.36万吨、226.00万吨和234.67万吨,销量分别为252.40万吨、224.00万吨和239.49万吨,整体而言发行人电解铝业务产量和销量维持稳定。

2015-2017年,公司电解铝平均售价分别为12,106元/吨、12,321元/吨和14,290元/吨,2015年受市场行情影响,公司电解铝售价下降明显。2016年及2017年,公司电解铝售价较去年回升215元/吨及1,969元/吨。2015-2017年公司铝业毛利润分别为22.40亿元、23.26亿元和37.93亿元。

截至目前发行人新建、扩建电解铝项目,电解铝生产符合国发[2009]38号文的要求。发行人下属电解铝生产企业未涉及工产业[2010]第111号文件所披露的《2010年电解铝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1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2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第一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2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第二批)》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3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4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第一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4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第二批)》《2015年电解铝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

(2)铝业板块经营业绩下滑应对措施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产能过剩、市场低迷、全行业亏损的严峻形势,发行人以打通产业链、降低用电成本为核心,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围绕产业链建设,全力降低用电价格

发行人积极推进产业链建设,持续降低用电价格,电解铝用电价格从2015年年初0.355元/千瓦时降至年末0.31元/千瓦时,降低0.045元/千瓦时。用电价格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蒙东能源鸿骏铝电优化运行方式、增加铝侧用电负荷、严控网购电量,2015年末电价0.2381元/千瓦时,较年初降低0.08元/千瓦时,降低成本1,100元/吨。

二是宁夏能源铝业推进自备电工作,青铜峡区域被确定为宁夏自备供电试点,实现青铝自备电厂对青铜峡350kA系列自备供电,电价0.3067元/千瓦时,较年初降低0.075元/千瓦时;宁东区域正在协调落实自备供电方案,推进临河电厂3台机组通过直连线路向宁东铝业供电,根据实际需要缴纳备容费。方案落实后,电价将控制在0.25元/千瓦时以下。

三是黄河鑫业落实30亿度直购电,电价0.34元/千瓦时;同时争取政府补贴资金尽快落实。

采取关停措施,彻底清理无效产能

发行人按国资委开展亏损企业专项治理要求,对产业链未形成、扭亏无望和“僵尸”企业,进行关停或停产。2015年全年关停电解铝产能39.8万吨、停产37万吨,年末产能237万吨、运行产能200万吨,全年停产减亏3亿元,清产核资76亿元。具体措施如下:

督导制定关停方案,确保电解系列安全停产,同时配合做好人员安置和资产保全工作。2月份关停眉山启明星12.5万吨产能,8月份关停天泰铝业10万吨产能,12月份启动关停通顺铝业17.3万吨产能。因矿石资源、环保指标难落实,一直处于停产状态的鼎泰氧化铝也进入清算程序;对亏损严重的企业进行系列停产,降低亏损。宁东350kA系列27万吨产能7月份停产,黄河鑫业100台电解槽10万吨产能停槽后未大修启动。

强化生产经营,努力推进降本减亏

发行人立足自身,优化管理,加强挖潜,做好降本减亏工作。2015年11月份电解铝完全成本12,592元/吨,较年初降低2,110元/吨;氧化铝完全成本(山西铝业)2,200元/吨,较年初降低170元/吨。具体措施如下:

推动各单位实现自备供电、直购电,关停高电价产能,电力成本较年初降低620元/吨;铝业国贸在价格优势地区加大氧化铝采购力度,优化山西铝业系统内供应,氧化铝采购价格较年初降低270元/吨;开展自产阳极运营诊断,从原料采购、达产达标等7个方面查找突出问题,督导整改落实,自产阳极成本较年初降低185元/吨,宁夏能源铝业、蒙东能源低于外购水平;加强生产对标,拓宽对标指标,电解铝综合交耗较年初降低13千瓦时/吨,氧化铝拜耳法工艺能耗较年初降低9千克标煤/吨,阳极煅后焦实收率较年初提高0.8%;铝业国贸及各生产单位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周边销售,销售费用较年初降低200元/吨。六是充分发挥设备潜能,山西铝业1-11月产量完成进度计划的110%,有效分摊固定费用,实现利润3.28亿元。

做好节点控制,稳妥推进项目建设

发行人积极推进电解铝项目备案,确保项目合法合规,稳妥推进铝土矿、氧化铝项目,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已建成电解铝项目均取得国家发改委同意备案的批复,白音华、扎铝二期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认定;瓦厂坪、大竹园铝土矿项目井巷工程完工,实际投资较初设概算降低5%,综掘工艺技术获得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优化务川氧化铝项目设计方案,推进主体设备大型化,概算投资低于3000元/吨,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推进山西铝业煤制气项目备案和环评审批,落实污染物排放指标,改造后氧化铝成本可降低100元/吨;推进山西铝土矿资源开发,完成贺家圪台矿可研报告收口审查,优化开采利用方案,控制投资概算。

加强安全管理,突出重点领域治理

发行人在做好铝业安全例行管理基础上,结合管理薄弱环节,加强重点领域的管控力度。具体措施如下:

开展铝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部覆盖7家铝业公司,检查出问题232项,正在督导整改;开展铝业生产业务外委用工排查治理,督导各铝业公司全面排查在制度、资质、用工等方面的管理漏洞,加强外委用工管控力度;督导宁东350kA系列隐患治理,优化治理方案,确保治理质量。目前除二、三区电解槽阴极压接器隐患治理未完成外,电解厂房垂直度超差等隐患治理已全部完成,目前一区具备送电条件。

未来,发行人计划采取如下措施应对电解铝行业盈利下滑的风险:

打造铝电平台

按照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确定的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方向的战略定位,以及常规电力和新能源以区域或流域公司为主、其他业务以专业化产业公司为主进行战略管控的要求,积极推进铝电专业平台建设。按股权一体化、管理专业化、内外部交易市场化、购销集约化原则,实现铝电一体化管理、核算、发展,实现专业化生产和经营运作,进一步提升市场运作能力和水平。

推动产业链建设

全力推进铝电一体化,实现完全自备供电,大幅降低用电价格,确保存量资产具备竞争力。具体措施如下:

推动蒙东能源鸿骏铝电落实市场化煤价,继续优化运行方式,降低电价。完成通顺铝业资产处置;推动宁东实现完全自备供电,按照以电定铝原则启动宁东350kA系列一、二区电解槽,在宁东实现完全自备情况下,统筹考虑青铝自备电厂至青铜峡铝业直连线路必要性、经济性,按宁东模式降低过网费,电价控制在0.26元/千瓦时左右;对于没有边际贡献、特别是亏损现金流的生产系列,要研究制定停产方案,尽快停产;推动黄河鑫业落实电价0.30元/千瓦时以内的直供电方案。同时尽快确定停产方案,减少亏损。

做好降本减亏

针对电解铝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和严峻的市场形势,按“生产与市场并举”思路,在抓好内部挖潜、降本增效基础上,加大市场运作力度,充分发挥电解铝金融属性,向市场要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开展电解铝、氧化铝系统运营诊断,查找影响成本关键因素,加强问题整改,降低运营成本;继续落实自产阳极运营诊断整改,充分发挥设备潜力,进一步降低成本;定期召开市场研讨会,加强市场趋势研判,及时调整电解铝销售、大宗原材料采购经营策略。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套期保值业务,提高市场盈利能力;组织制定评价标准,开展物资采购、铝产品销售、期货业务评价工作,提高铝业经营水平。

推进项目建设

坚持以电定铝、先电后铝原则,依托蒙东局域网,适时推进煤电铝联营项目;坚持合理资源自给率原则,在山西、贵州因地制宜开发铝土矿-氧化铝项目,确保新建项目具有绝对竞争力。具体措施如下:

在供电价格不超过0.20元/千瓦时前提下,按煤电铝一体化原则推进白音华、扎铝二期项目;推进务川氧化铝项目备案,实现开工。瓦厂坪铝土矿试生产,大竹园铝土矿与务川氧化铝项目协同推进。氧化铝项目完全成本控制在1900元/吨以下;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划定矿区范围的要求,推进山西铝业贺家圪台矿设计工作,实现露采区开工;抓住山西铝业煤制气项目列入山西省有色行业三年推进计划时机,借鉴行业成熟做法,落实开工条件;按照国资委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几内亚项目开发方案,控制投资,寻找战略投资者,降低投资风险。

抓好安全环保

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继续做好铝业安全环保基础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编制铝业重点领域、危险区域技术规范,提高铝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按照铝业安全生产大检查通报要求,督导各涉铝单位做好问题整改;抓好重大危险源、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立有效防控措施,消除重大安全风险;按照国家发改委[2015]494号文要求,督导各铝业公司完成违规建成电解铝项目备案,完善环保审批手续,确保项目依法合规。

推动改革发展

按照集团公司总部职能定位转变要求,推动管理变革,重构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根据集团公司“十三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要求,为推进煤炭、电力资源获取和消纳,制定铝业“十三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和”文化理念体系,切实树立“创新创造,持续奋斗,和谐共生”的核心价值观,将理念转化为日常行为;加强学习,打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主动变革提升,树立新理念、锤炼新作风、构建新管理、打造新形象,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按照集团公司权力清单梳理工作要求,修订、完善铝业管理制度,简化、优化管理流程。

4、其他业务板块

公司其他业务包括热力、金融、物流、检修、工程管理、委托运行、环保、设备成套、辅业等其他经营项目。

在热力业务方面,公司部分发电机组为热电联产机组,主要服务对象为电厂所在地区重点工业企业以及周边居民。为保障地方供热需求,地方政府在热力需求旺季一般会优先保证热电联产机组运行。通过热电联产,有效提高了公司发电机组平均机组利用小时。在金融方面,公司通过中电投财务有限公司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人民币金融业务及外汇金融业务服务并获得相应收入。物流方面,公司为提高煤炭采购议价能力,实现规模效应,成立了专门的燃料公司作为煤炭集中采购平台(包括山西中电燃料有限公司、中电投东北电力燃料有限公司、上海电力燃料有限公司等)负责周边电厂燃煤的供应;由于该板块业务主要服务集团内企业,实现收入大部分均合并抵消。

(四)安全生产及环保情况

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经营的制度以及管理办法,安全生产办法,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加大了安全监管力度、完善了各层级安全生产责任奖惩考核体系、有效地防范了安全隐患,保证了公司的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在煤炭生产板块,公司制订了《煤矿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办法》、《煤矿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办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格防范煤炭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2013年,公司安全生产方面投入金额为15.06亿元。近三年及一期公司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环保方面,公司及下属公司不断建立健全环保制度。发行人下属企业赤峰热电厂B厂区2号脱硫塔出口自2015年11月4日至2015年11月29日二氧化硫累计超标27小时,赤峰市红山区环境保护局出具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赤红环罚字【2015】32号),决定对赤峰热电厂处罚如下:(1)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采取有效措施,使B厂区2号脱硫塔出口二氧化硫稳定达标排放。(2)罚款:叁万元整。赤峰热电厂对通报的问题高度重视,已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截至目前,相关问题整改措施已完成,罚款已缴清并已通过赤峰市市红山区环保局整改情况验收。上述整改措施不涉及停产停建事项,不会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会对其构成重大影响。

(五)许可资格或资质情况

发行人目前有效的《营业执照》中载明的经营范围为:项目投资;电源、电力、热力、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的开发、建设、经营、生产与管理(不在北京地区开展);电能设备的成套、配套、监造、运行及检修;销售电能及配套设备、煤炭(不在北京地区开展实物煤的交易、储运活动);铁路运输;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工程建设及监理;招投标服务及代理;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电力及相关业务的咨询服务;物业管理;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铁路运输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发行人目前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电力的生产,与其《营业执照》及相关资格证书载明的业务范围相符。发行人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九、法人治理结构及相关机构最近三年内的运行情况(一)治理结构

详见本募集说明书“第五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之“五、公司组织结构和对其他企业的重要权益投资情况”。

(二)相关机构最近三年内的运行情况

2015年10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下发《关于聘任朱鸿杰等4人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外部董事的通知》(国资任字[2015]118号),任命朱鸿杰、刘宝瑛、李家模、杨继学4人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外部董事。11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下发《关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2家中央企业建设规范董事会的通知》(董办[2015]29号),将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纳入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企业范围。

2016年2月29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由王炳华董事长主持,审议并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关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章程的议案》等10项议案,形成了决议。根据决议,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会设立了战略发展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4个专门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这4个专门委员会的议事规则。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会授权管理办法(试行)的议案》。依据公司章程和授权管理办法,董事会设立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建立董事会执行委员会会议制度,授予董事会职权范围内一定事项的决策权。董事会执行委员会由董事长、总经理(董事)、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以及党组纪检组长组成,董事长担任主任。会议同时通过了董事会执行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

2017年9月13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召开。审议公司制改制方案、章程(修正案)、子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工作方案、注入资产等有关议案,并形成了决议。

第四节 财务会计信息

以下信息主要摘自本公司财务报告,投资者如需了解本公司的详细财务状况,请参阅本公司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和2018年1-6月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本节的财务会计数据及有关指标反映了本公司最近三年及一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本募集说明书所载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财务报告和2018年1-6月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15年财务报告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瑞华审字[2016] 01450137 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16年财务报告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瑞华审字[2017] 01450106 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17年财务报告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瑞华审字[2018]01450122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由于2015年及2016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重要前期差错更正及其他导致的期初重述事项,公司对比较财务报表进行了追溯重述,除有特别说明外,本募集说明书中最近三年及一期财务数据摘自公司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审计报告和2018年1-6月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涉及追溯重述的,采用重述后的财务数据。

一、 最近三年及一期的财务报表(一)合并财务报表

本公司于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2月31日及2018年6月30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以及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1-6月的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如下:

合并资产负债表(单位:万元)

合并利润表(单位:万元)

合并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二)母公司财务报表

本公司于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2月31日和2018年6月30日的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以及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1-6月的母公司利润表、母公司现金流量表如下:

母公司资产负债表(单位:万元)

母公司利润表(单位:万元)

母公司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二、 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变化情况

2017年发行人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增加9家,明细如下:

2017年发行人不再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有1家,明细如下:

2016年发行人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增加15家,明细如下:

2016年发行人不再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有15家,明细如下:

2015年发行人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增加4家,明细如下:

2015年发行人不再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明细如下:

三、 主要财务指标

注:

上述财务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总计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值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值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值

上述财务指标使用本公司2015年、2016年及2017年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及2018年1-6月数据进行计算。

四、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发行人管理层结合公司最近三年及一期的财务报表,对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未来业务目标以及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如下重点讨论与分析。

(一)发行人财务分析(合并口径)

1、资产情况分析:

(单位:万元)

(1)资产总体情况分析

截至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2月31日和2018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分别为77,045,039万元、87,585,547万元、100,518,147万元和104,424,105万元。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2015年公司合并国家核电,公司资产规模整体有所增长。

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是公司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截至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2月31日和2018年6月30日,以上7个项目总计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89.26%、84.55%、80.51%和80.25%。报告期内,公司资产构成以非流动资产为主。

(2)主要资产情况分析

货币资金

截至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2月31日和2018年6月30日,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2,678,474万元、1,809,175万元、2,519,901万元和2,395,937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48%、2.07%、2.51%和2.29%,占比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公司货币资金以银行存款为主,截至2017年末银行存款占货币资金的比例为92.21%。

截至2017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为2,519,901万元,较上年末增加710,726万元,增加幅度达39.28%,主要系公司2017年融资筹资额度较大及各类应收款项回款情况有所变好。2018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较2017年末变动较小。

应收账款

截至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2月31日和2018年6月30日,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金额分别为2,937,335万元、3,738,454万元、3,617,055万元和4,589,096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81%、4.27%、3.60%和4.39%,整体呈上升趋势。公司应收账款主要是向电网公司销售的款项。

2015年末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增长330,645万元,增幅为12.68%,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公司2015年应收账款回收情况有所下降,产生了金额较大的账龄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导致应收账款2015年末余额增加。

截至2016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金额为3,738,454万元,较上年末增多801,119万元,增加幅度为27.27%,主要是由于公司营业收入增多以及应收账款回款期限加长所致。2017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金额为3,617,055万元,较2016年末变动较小。2018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金额为4,589,096万元,较2017年末增加26.87%。

预付款项

公司预付款项主要是尚未办理结算的支付给供应商或工程承包方的设备款、工程款以及预付的煤炭采购款等。近三年及一期末,公司预付款项分别为1,222,141万元、1,835,865万元、1,811,356万元和2,060,406万元,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1.59%、2.10%、1.80%和1.97%。

2015年末,公司预付款项为1,222,141万元,较2014年末减少11.04%,主要原因是受经济下行影响,公司销售收入略微下降,采购款支出减少,导致2015年末预付款余额较2014年末有所减少。截至2016年末公司预付款项为1,835,865万元,较上年末增加613,724万元,增幅为50.22%,主要系新一年公司加大生产、采购,预付工程款和采购款增加。截至2017年末公司预付款项为1,811,356万元,较上年末减少24,510万元,减小幅度为1.34%,变动较小。截至2018年6月末,公司预付款项为2,060,406万元,较上年末增加13.75%。

从账龄结构来看,截至2017年末公司账龄在1年以内的预付款项占比达到70.08%。具体账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存货

近三年及一期末,公司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315,010万元、2,104,381万元、1,914,754万元和2,175,751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00%、2.40%、1.90%和2.08%。

公司存货按原材料、自制半成品及在产品、库存产品、周转材料、工程施工、其他等进行分类。2015年末公司存货为2,315,010万元,较2014年末减少1.77%,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采购,原材料储备相应减少。截至2016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2,104,381万元,较上年末减少210,629万元,减幅为9.10%,变化不大。截至2017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1,914,754万元,较上年末减少189,626万元,减少幅度为9.01%,主要系计提自制半成品及在产品跌价准备所致。截至2018年6月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2,175,751万元,较上年末增加260,997万元,增幅为13.63%。

长期股权投资

近三年及一期末,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余额分别为2,966,922万元、3,282,148万元、3,509,699万元和3,537,074万元,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3.85%、3.75%、3.49%和3.39%,保持相对稳定。

2015年末长期股权投资较2014年末增加69,974万元,增幅为2.42%,主要系公司增加对联营企业的投资所致。截至2016年末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余额为3,282,148万元,较上年末增加315,226万元,增幅为10.62%,主要系公司增加对联营企业的投资所致。截至2017年末,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余额为3,509,699万元,较2016年末增加227,551万元,增幅为6.93%,主要系公司增加对企业的投资所致。2018年6月末,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余额为3,537,074万元,较2017年末增长0.78%,变动较小。

固定资产

公司固定资产占比较高。近三年及一期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41,327,543万元、45,141,690万元、49,516,418万元和50,516,543万元,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53.64%、51.54%、49.26%和48.38%。2015年末比2014年末增加2,645,810万元,增幅为6.84%,主要系机器设备增加所致。截至2016年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45,141,690万元,较上年末增加3,814,147万元,增幅为9.23%,主要为机器设备增加所致。2017年末,公司固定资产49,516,418万元,较2016年末增加4,374,728万元,增幅为9.69%,主要系机器设备增加所致。截至2018年6月末,公司固定资产50,516,543万元,较2017年末变动较小。

截至2017年末,公司固定资产主要是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合计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94.28%。固定资产明细如下表所示:

在建工程

公司在建工程余额逐年保持稳定增长趋势。近三年及一期末,公司在建工程余额分别为14,509,211万元、15,095,984万元、16,200,098万元和16,920,441万元,占当年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8.83%、17.24%、16.12%和16.20%,报告期内占比比较稳定。2015年末在建工程余额较2014年末增加2,356,494万元,增幅19.03%,主要由于合并报表层面合并国家核电以及公司扩大工程类投资导致。截至2016年末公司在建工程余额为15,095,984万元,较上年末增加586,773万元,增幅为4.04%,2016年度公司电厂建设较多,导致公司在建工程规模大幅增多。截至2017年末公司在建工程余额为16,200,098万元,较上年末增加1,104,114万元,增幅为7.31%。截至2018年6月末,公司在建工程16,920,441万元,较2017年末增加4.45%,变动较小。

截至2017年末,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余额前五大项目明细详见下表:

无形资产

公司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房屋使用权、特许使用权、采矿权等。

近三年及一期末,公司无形资产余额分别为2,034,856万元、2,883,300万元、3,648,744万元和3,663,543万元,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2.64%、3.29%、3.63%和3.51%,占比波动较小。2015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较2014年末增加168,770万元,主要由于在合并报表层面公司合并国家核电导致土地使用权以及非专利技术增加所致。截至2016年末公司无形资产余额为2,883,300万元,较上年末增加848,444万元,增幅为41.70%,公司增加的无形资产主要为特许使用权。截至2017年末公司无形资产余额为3,648,744万元,较上年末增加765,443万元,增幅为26.55%,增加的无形资产主要为特许使用权。截至2018年6月末,公司无形资产余额为3,663,543万元,较2017年末增加0.41%,变动较小。

截至2017年末,公司无形资产构成明细如下:

2、负债情况分析

单位:万元(1)负债总体情况分析

截至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2月31日和2018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分别为63,758,466万元、72,069,064万元、81,804,597万元和85,047,154万元。

2015年末负债总额较2014年末增加了3,859,694万元,增幅为6.44%,主要是由于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长期应付款增加所致。截至2016年末公司负债总额为72,069,064万元,较上年末增加8,310,598万元,主要系短期借款与应付债券的增加。截至2017年末,公司负债总额为81,804,597万元,较2016年末增加9,735,533万元,增幅13.51%。

公司负债主要由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流动负债,长期借款以及应付债券等项目构成。报告期内公司负债构成主要以非流动负债为主,近三年及一期末,非流动负债占总负债比例为57.63%、54.10%、51.08%和57.37%。

(2)主要负债情况分析

短期借款

近三年及一期末,公司短期借款金额分别为8,781,856万元、10,534,683万元、16,512,328万元和16,414,264万元,分别占当年负债总额的13.77%、14.62%、20.19%和19.30%。2015年末短期借款较2014 年末增加了25.66%,增加1,793,095万元,主要系公司流动资金需求增加所致。截至2016年末公司短期借款为10,534,683万元,较上年末增加1,752,827万元,增幅为19.96%,主要系公司流动资金需求增加所致。2017年末,公司短期借款为16,512,328万元,较2016年末增加5,977,645万元,增幅56.74%,主要系公司通过银行借款等方式增加短期融资所致。2018年6月末,公司短期借款余额为16,414,264万元,较2017年末下降0.59%,变动较小。

应付账款

近三年及一期末,公司应付账款余额分别为4,549,434万元、4,808,531万元、5,627,142万元和5,481,503万元,占总负债的比例为7.14%、6.67%、6.88%和6.45%。2015年末应付账款较2014年末小幅下降,主要系1年以内(含1年)的应付账款结算较多所致。截至2016年末公司应付账款为4,808,531万元,较上年末增加259,097万元,增加幅度为5.70%。截至2017年末公司应付账款为5,627,142万元,较上年末增加818,611万元,增加幅度为17.02%,主要原因为公司经营活动往来应付账款所致。2018年6月末,公司应付账款余额5,481,503万元,较2017年末减少2.59%,变动较小。

从账龄分布来看,截至2017年末,公司应付账款中账龄在1年以内(含1年)的占71.14%,1-2年(含2年)应付账款占比为16.13%,账龄在3年以上应付账款占比为7.03%。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发行人应付账款账龄结构情况如下:

其他流动负债

公司其他流动负债主要为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及对集团内企业开具已贴现的应付票据。公司及下属子企业通过公司设立的资金结算管理中心进行团开团贴的票据业务,其中:对集团外企业开具票据报表列示为“应付票据”,对集团内企业开具票据已向银行贴现或背书转让,报表列示为“其他流动负债”。近三年及一期末,公司其他流动负债分别为5,016,991万元、6,952,346万元、4,967,354万元和3,958,361万元。截至2016年末公司其他流动负债为6,952,346万元,较上年末增加1,935,355万元,增加幅度为38.58%,主要系公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有所增长。截至2017年末,公司其他流动负债规模为4,967,354万元,较2016年末减少1,984,992万元,减少幅度为28.55%,主要原因为公司偿还部分到期其他流动负债所致。截至2018年6月末,公司其他流动负债规模为3,958,361万元,减少幅度为20.31%,主要系部分债务融资工具到期兑付所致。

长期借款

公司长期借款保持稳定增长,占负债总额的波动不大。近三年及一期末,长期借款分别为25,955,113万元、25,926,208万元、27,704,438万元和35,289,616万元,分别占各年末负债总额的比例为40.71%、35.97%、33.87%和41.49%。长期借款主要用于工程建设项目,截至2015年末长期借款较2014年末增加1,944,051万元,增幅为8.10%;截至2016年末公司长期借款为25,926,208万元,较上年末减少28,905万元,下降幅度0.11%。截至2017年末,公司长期借款为27,704,438万元,较2016年末增加1,778,231万元,增长幅度为6.86%。截至2018年6月末,公司长期借款为35,289,616万元,较2017年末增加7,585,178万元,增长幅度为27.38%。

应付债券

近三年及一期末,公司应付债券分别为7,676,221万元、9,031,881万元、9,199,935万元和7,600,094万元,占公司负债总额比例分别为12.04%、12.53%、11.25%和8.94%。公司应付债券主要为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发行的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可转债等债券产品。由于公司中长期资金需求增加,债券产品发行规模也呈上升趋势。2015年末应付债券为7,676,221万元,较2014年末减少1.01%,变动不大,主要是因为部分债券产品到期兑付。截至2016年末公司应付债券为9,031,881万元,较上年末增加1,355,660万元,增加幅度为17.66%,主要是由于部分中期票据、定向工具到期兑付。截至2017年末,公司应付债券余额为9,199,935万元,较2016年末增加168,054万元,增加幅度为1.86%,基本维持稳定。截至2018年6月末,公司应付债券余额为7,600,094万元,较2017年末减少1,599,841万元,减少幅度为17.39%。

(二)盈利能力

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发电企业的售电收入情况。公司通过不断加大设备改造投入力度、降低发电煤耗率,这些措施将有力地保证公司的生产能力并降低成本,为盈利能力的稳定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1、营业收入

2015-2017年度及2018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略有波动。近三年及一期营业收入分别为19,213,650万元、19,593,220万元、20,090,959万元和11,127,126万元。2015年较2014年减少109,842万元,降幅为0.57%,主要是由于电解铝产量同比下降,且火电、水电发电量也同比减少。2016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9,593,220万元,较去年增加379,570万元,增幅为1.98%。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90,959万元,较2016年增加497,739万元,增幅为2.54%。2018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11,127,126万元,整体保持稳定。

2、营业成本

2015-2017年度及2018年1-6月公司营业成本分别为14,964,966万元、15,578,603万元、16,605,875万元和8,994,254万元。2015年实现营业成本较2014年下降266,099万元,降幅1.74%,主要由于公司煤炭采购成本降低所致。2016年度公司营业成本为15,578,603万元,较2015年度营业成本增加613,637万元,增长幅度为4.10%。2017年,公司营业成本为16,605,875万元,较2016年度营业成本增加1,027,272万元,增长幅度为6.59%。2018年1-6月,公司营业成本8,994,254万元,与营业收入规模相匹配。

3、利润总额及净利润

公司经营情况与整个电力行业发展现状相符合。2015年,公司利润总额为1,380,358万元,净利润为833,087万元,较2014年分别减少4.29%,增加4.68%。尽管发行人2015年营业收入略有下降,但公司采购成本降幅较大,加之公司投资收益由于参股公司经营向好等因素,公司仍实现利润总额及净利润的较大增长。2016年,公司利润总额为1,310,778万元,净利润为863,456万元,较2015年分别减少5.04%,增加3.65%。2017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935,293万元,净利润543,805万元,呈一定下滑趋势,主要原因为受煤炭价格上涨等周期性行业因素,公司营业成本上升速度快于营业收入增长速度。2018年1-6月,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91,733万元,净利润168,081万元。

4、期间费用

2015-2017年度及2018年1-6月,公司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财务费用占比最大。近三年及一期公司财务费用分别为2,329,359万元、2,097,515万元、2,086,378万元和1,391,393万元,在营业总收入的占比分别为12.12%、10.71%、10.38%和12.50%,主要是近年来有息债务增加较快导致利息支出相应增加。相对而言,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较小,2015-2017年度及2018年1-6月,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79%、0.68%、0.63%和0.33%,管理费用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88%、3.11%、2.92%和2.63%(其中2015-2017年度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0.29%、0.32%和0.38%)。2015-2017年度及2018年1-6月期间三项费用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79%、14.49%、13.93%和15.47%。

5、投资收益

2015年,公司投资收益为325,709万元,较2014年增长93,127万元,增幅为37.70%,参股公司总体经营情况向好,公司投资收益实现较大幅度增长。2016年度公司实现投资收益为284,376万元,较2015年度减少41,333万元。2017年,公司实现投资收益434,894万元,较2016年增长150,518万元,增幅为52.93%,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2018年1-6月,公司实现投资收益145,953万元,整体保持稳定。

6、营业外收入

公司2015-2017年度及2018年1-6月营业外收入分别为324,897万元、281,406万元、221,015万元和59,419万元。公司营业外收入主要为政府补助,2015年-2017年度及2018年1-6月,政府补贴分别为22.59亿元、18.50亿元、5.92亿元和1.36亿元,政府补贴主要包括电煤价格补贴、税收返还、小火电关停财政补贴等。

7、盈利指标分析

2015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由2014年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