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生:从贸易摩擦看汇率的三个视角
2018-10-18 16:18: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彭文生:从贸易摩擦看汇率的三个视角

作者:彭文生

分享一篇贸易摩擦和汇率问题的短文,今天参加杭州市人民政府、《财经》主办的“2018杭州湾论坛”,这是在《全球贸易变局下的中国经济》主题论坛上发言的记录整理稿。总体观点是贸易摩擦将是未来相当长时间的重要外部环境,汇率问题可能成为一个新的争议点,增加汇率灵活性,走向浮动汇率制很重要。

从贸易摩擦看汇率的三个视角

我讲讲对贸易摩擦和汇率问题的几点看法。

第一点,美国加关税增加了中国的产品出口到美国的成本,价格竞争力下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可以起到抵消作用。理论上讲,他增加10%的关税,大约10%的汇率贬值就可以基本抵消其影响。一个流行的说法是汇率贬值是针对美国进口关税的政策应对,其实,我觉得这不是政策应对,而是浮动汇率制下经济调整的自然的反映。

假设汇率不变,出口减少,贸易顺差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外汇市场供求变化会带来人民币贬值压力。换一个角度看,由于外部需求因美国关税减少,总需求面临下行压力,我们货币政策放松以支持内部需求,也会带来更广意义的汇率贬值压力。当然,因为外汇供求受预期影响,汇率可能提前反映这两个实体渠道的传导作用。但汇率贬值不是故意跟美国作对,而是经济活动主体应对美国加征关税一个自我调整的结果。

第二点,汇率会不会成为中美经济贸易关系的一个新的争议点。我关注到最近两个媒体报道,一个是外媒报道美国财政部工作人员准备向财政部长建议,不认为中国在操纵汇率。另一个是媒体报道央行易纲行长接受采访时强调中国不会采取竞争性贬值措施。似乎现在双方在汇率问题上比较温和,问题是不是这么简单?

汇率操纵的标准比较严格,过去美国人说我们操纵汇率,是说中国央行一方面在外汇市场买美元,卖人民币,另一方面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比如发行央票收回人民币流动性,整个操作的目的是限制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而不是通过买美元投放人民币流动性。现在中国央行没有在外汇市场买美元,也不存在在国内流动性市场反向操作的问题,所以这次美方没有理由讲中国操纵汇率。

但是什么叫竞争性贬值,这个不太好定义,争议大些。历史上面有两次比较明显的竞争性贬值争议,一次是1930年代,那个时候关税导致有的国家从金本位脱钩,汇率一次性大幅贬值,那个时代比较遥远,第二次国际上竞争性贬值成为一个争议大的问题是全球金融危机后。在2009-10年,美联储量化宽松,通过购买长期国债扩表,投放流动性,量化宽松影响经济的一个渠道就是汇率贬值。后面安倍上台,在安倍经济学下,日本央行2013年开始量化宽松,也带来竞争性贬值的争议,当时主要是新兴市场和欧洲抱怨美国和日本。当时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的说法是这不是竞争性贬值,这是货币政策应对总需求下行压力的一个传导渠道,而且如果其他国家认为美元日元汇率贬值太多,以致影响到这些国家的经济,那么这些也可以放松货币政策,大家都放松,结果不是汇率变动,而是全球性的货币宽松,刺激全球的需求,也就不存在竞争性贬值的问题。

下一步,如果有人说我们中国采取竞争性贬值,这个标准是什么,这个定义是什么。我觉得不能简单地把汇率贬值等同于竞争性贬值,汇率贬值是国内外经济周期分化的一个自然结果,美日当年是这样,今天中国也是这样。按照这个逻辑,易纲行长说中国不搞竞争性贬值,我自己的解读是,这并不是说人民币汇率就不会贬了,符合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带来的汇率波动不能说是竞争性贬值。

第三点,汇率贬值对经济到底有什么影响,是不是贬值一定是好的。从贸易渠道来讲,贸易促进出口是好的。但是在金融渠道有两个因素可能带来反方向的影响。一是我们的非政府部门欠美元债,对美元汇率贬值导致这些企业净资产下降,信用条件紧缩,主要是房地产和国企,这两者在过去几年累积了不少对外债务。也就是说汇率贬值带来紧信用的作用,这个紧信用不是加强监管带来的,是市场自发的,有利于促进国企和房地产开发企业降低杠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金融渠道的影响,过去新兴市场国家有一个词叫“浮动恐惧”,就是老百姓习惯了汇率稳定,突然贬值,可能对信心和预期带来较大的冲击。最近几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改进,灵活性显著增加,但离自由浮动还有较大的距离。

我最后的观点就是贸易摩擦使得增加汇率灵活性,加快走向浮动汇率制具有更大的急迫性。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