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董事长增持“檄文”
2018-10-20 03:24: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又见董事长增持“檄文”

【股市笙歌】

近年来,关灯吃面不再是小散的专利,每隔一段时间,上市公司董事长等高管也会加入这一队列。

闻韶

近年来,关灯吃面不再是小散的专利,每隔一段时间,上市公司董事长等高管也会加入这一队列。

2015年股市系统性暴跌时,曾有数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发出股份增持呼吁,近期此番现象重现A股市场,并且文字铿锵激烈,用檄文一词形容并不为过。

2015年,笔者第一次看到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增持公开信,心里非常感动。在不断下跌的市场中,董事长一言一行都对股东的心情产生积极影响。然而,2018年开始,笔者对于董事长类似表态,特别是情绪激烈的增持呼吁多了几分冷静,甚至是距离感。

一般情况下,股价的波动不应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在2015年,许多呼吁增持的董事长,其所在公司股价不过是跌到了2014年或者2013年的水平。2018年亦是如此,公司股价跌到了2015年的水平,董事长已经愤懑难平。

经济是有周期性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有较强的可预见性。在金融大环境降杠杆的过程中,如果公司还采取激进的扩张策略,四处举债,质押公司大量股份,其实是在赌未来的市场流动性继续走好,各种信贷政策、金融环境维持宽松。随意查阅几家呼吁增持的董事长,可以发现股权质押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公司质押比例非常高。高位质押股份融资金额确实比较多,但是应该提前预计一旦股价下跌将引发的连锁反应。

业绩良好,股价却下跌,致使公司市盈率不断下降到一个非常不合理的低水平。这样的思考逻辑,也是笔者不能认同的。抛开经济大环境的因素,净利润数字是否良好只是专业投资者判断投资价值的一个因素,盈余质量才是重中之重。

盈余质量如何,可以观察的角度太多了。试说最常见的几个角度,比如应收账款、短期借款、资产减值等等。有的看上去很美,但是一查应收账款数据,发现连续几年上涨,动辄10亿元、数十亿元。尽管公司解释大部分为一年内应收账款,但这并不能让人放心。再一看因为应收账款等资产科目数据增长,公司资产减值等也在迅速增加。短期借款更能说明公司的资金情况了,有的公司近年来大举借短债,当做长债使用,遇到银行到期不续就马上陷入了困境。

2015年股价可以涨上去,那么跌回上涨起点也是可以接受的,2018年同样如此。至于市盈率的问题,公司董事长无需纠结,如果公司盈余质量良好又跌到一个不合理的水平,稳健又有大量资金的价值投资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可惜的是,大多数公司其实是告别了高成长股的舞台,正在面对价值投资者的苛刻考量和审慎投资,所以股价一再下跌。

近期笔者遇到了一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他在2008年就曾经收缩生产,近两年更是谨慎经营,手握大量现金。爱哭的孩子有奶吃,稳健成功经营的企业家则更让人钦佩。

不关心市值的公司不是好公司,但是过犹不及,董事长们应该真正把公司经营好,聪明的投资者们自然不会用脚投票。如果市场确实非理性,那么无论公司高管还是员工更应该抓住市场给予的增持机会,用未来丰厚的股票收益,好好教育那些“砸盘”的投资者。

(作者供职于证券时报)

作者:闻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