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渴望最大的孝顺就是有话好好说
2018-11-14 09:46:19 来源:汉网

对病人和蔼可亲的“暖医”,回家一言不合就与母亲翻脸

邻居恭喜乔阿姨的女儿又上电视了,乔阿姨一脸懵圈:“啊?是吗?我不知道啊,我问问女婿。”做了30年母女,尽管住在同一屋檐下,六旬乔阿姨却称和女儿“不熟”。“孩子工作很优秀,待我也很好,可是明明是关心我的话到了她嘴里就变成教训,一对话就‘崩’”。乔阿姨伤心地说,“老人都不图啥,其实孩子最大的孝顺就是有话好好说。”

在外和蔼对父母却缺乏耐心

乔阿姨的女儿是位外科医生,医术好,对病人和蔼可亲,被患者称作“暖医”的小邹回到家里常常是疲惫不堪。乔阿姨深知女儿辛苦不易,一直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照顾他们生活。邹医生每天进门就有热饭热菜和母亲的问长问短,本来是很幸福温馨的事,可一看见母亲为她准备的一堆保健品,气就上来了:“跟你说了多少回了,这些是骗人的。有病治病,没病多吃点健康食物就够了,花这多钱还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不是害人的!”

经常开头时母女说些不相干的话题还好好的,说不了几句,一言不合就翻脸。乔阿姨“怕”女儿,只好有什么事都和女婿说,女婿两边做和事佬。

像这对母女的矛盾绝不是个别现象。因为老了,老人学东西慢,子女多说几遍就会不耐烦;因为总把成年子女当小孩一样爱,所以时时唠叨,子女听多了就难免顶嘴……作为一个女儿的母亲和一个母亲的女儿,湖北省中医院精神心理科汤慧明教授感慨:在生活中我们对周围的每个人都语言平和,极具耐心,唯独经常对待父母语言恶劣。我们总以为父母不会计较,殊不知,我们常常为此伤了父母的心。

秦爷爷的儿子已经给他买过五六个手机了。74岁的秦爷爷的手机仅是个摆设,时常不接电话甚至不开机,因为他不是忘记充电,就是根本没有意识到手机响。儿子有时打十个电话,父亲无论是否在家,都不接手机,自己上班又不能离开,越想越不放心,只好打秦爷爷牌友的电话,让别人去家里看看。结果秦爷爷在家看电视,手机座机都没听见。

秦爷爷喜欢手机,看见别的老人用智能机,便念叨:“能上网看到你们说话的手机好。”儿子马上给他换了智能机。从此秦爷爷不管儿子在开会还是在休息,动不动就电话询问怎么安装微信,怎么发短信,怎么在淘宝上买东西,怎么又死机了。儿子教了无数次他还是不会,儿子不耐烦地说:教也教不会,你还是用老人机吧。我都忙死了,你还来烦我。听了这话,父亲蔫蔫地走了。

35岁的小边虽然出国留学了3年,独立生活能力很强,可回国工作后,母亲还是会天天电话“查岗”。晚上7点更要“打卡”:“回家把门反锁,煤气要关好,晚上不要熬夜!”一年365天,母亲电话没断过,即使放假在家,母亲电话也会追过来:“生活要有规律,不要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小边抗争过无数回:“我经常加班,不用每天准时上班。您能不能饶过我呀?”母亲却振振有词:“我是怕你把工作搞丢了!”其实,当子女理解父母良苦用心,切不要等到想听父母唠叨时才后悔没有好好和他们说说话。

在家好好说话也是孝顺

子女对父母不能有话好好说有两方面原因。心理专家汤慧明教授分析,其一,面对父母时,通常不担心出现对自己的有害情况,自我放松甚至放弃了控制情绪,这样就会出现对父母态度不好的情况。其二,过多的唠叨干预甚至控制子女的生活,让子女情绪烦躁,这样就会引起子女对父母态度不好。

汤慧明教授同时也提醒子女们,自己一句不经意的话,却可能在父母心中生成大风暴。我们总说着孝顺,却忘了做好生活中的这件小事:对他们好好说话。父母需要的从来都不是华服美食,他们要的仅仅是子女平和尊重的语言而已。所以,从现在开始,好好对父母说话,把声音放低,把语言变亲昵一些。在父母面前,也需要你管理一下自己的情绪和语言。

武汉晚报 记者毛茵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