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聚爱心做灯塔 照亮孤雏前行路 法国人张福悦的中国助孤梦
2018-09-10 11:40:15 来源:武汉晚报
  武汉晚报讯(通讯员  余岚  陈敏英)一大早,东风阳光城西诺法式烘培坊的面包师余梅芳就熟练地从烤炉里捧出盘刚烘好的法棒,又开始做小牛角。没人能想到,这个脸上总挂着甜笑、技艺娴熟的22岁女孩是个孤儿。12年前,寄养在黄陂长轩岭叔叔家的余梅芳和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外教张福悦的相遇,改变了她的一生。“我是10岁遇见张伯伯的,他是“马大夫之家协会”助孤助困项目的志愿者。他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助养了我们黄陂十几个孤儿。他每年都会来看我好多次,带来书本、文具和生活费,而且每次都会和我们吃团圆饭。”
 
 
张福悦春节前到黄陂了解所资助的孤儿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他们带去了节日的礼物
 
  余梅芳中学毕业后想学手艺,张福悦就把她送到上海一个朋友开的烘培坊 学西点。余梅芳的师傅张政海是更早被助养的孤儿,后来到法国学了甜点制作,成了很好的西点师。2012年,余梅芳凭借过硬的烘培技艺被西诺烘培坊聘用。
 
 
张福悦到资助的孩子家里去看望他们
 
  “张伯伯改变了我的人生!他现在还经常来我这里买面包。但他总买打折的,把钱省下来助养孤儿。我感激他一辈子!”
 
 
张福悦到资助的孩子家里去看望他们
 
  今年已经64岁的法国外教张福悦在中国生活了29年,其中14年都在工作之余参与基金会资助孤儿的志愿工作。他以前在北京工作,就每隔2、3个月坐火车去黄陂看他们。2012年到江大教书后,去得就更勤了。“我看着他们从11、12岁长大成人,工作结婚。他们会请我参加婚礼,生了小孩还喊我‘爷爷’!”他没有儿女,“他们就是我的儿女!”
 
 
张福悦到资助的孩子家里去看望他们
 
  张福悦说,他和朋友们每年大概会资助8到10万元给这些孤儿。“抚孤只给钱是不够的,孩子们缺的是爱。所以我更多地是和他们待在一起,关心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家、有亲人。”
 
 
张福悦在江大外教公寓自己的房间里整理资助孩子们的资料并更新所了解到的实时情况
 
  张福悦出生在法国,是巴黎索邦第四大学的文学和哲学硕士。33岁那年,结束了南极考察站工作回到法国的张福悦结识了一位叫让·德·米里拜尔的朋友。这个比他大30多岁的法国知名学者,在先后游历了50多个国家后,最终把根扎在了中国。让·德·米里拜尔教授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并留居西安40余年,去世后还将遗体捐赠给了交大的医学院。让对中国和中华文化深深的迷恋也感染了张福悦,开启了他的中国之旅。
 
  张福悦35岁来到中国。他参加了北京国贸的设计与修建,也去新华社做过法语翻译编辑的工作,最终,他把足迹停留在了武汉三角湖畔的江汉大学,选择教书育人,希望像他的朋友让·德·米里拜尔教授那样扎根中国,架起中法文化的桥梁。
 
  今年已经64岁的法国外教张福悦在中国生活了29年,其中14年都在工作之余参与“马大夫之家协会”助孤助困项目,默默助养孤儿。他以前在北京工作,每隔2、3个月就会坐火车去黄陂或甘肃考察受资助者的实际情况,给受资助者送资助款和慰问品,除了自己捐款以外,他还四处联络愿意做善事的人为基金会捐款。2012年来到江汉大学后,他结束了甘肃天水项目的工作,专注于黄陂的受助对象,如今黄陂项目的十多个受助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基金会又在甘肃天水找到一批新的资助对象,最小的不过6、7岁,大的已经上大学了。今年春节前夕,时隔6年,张福悦又踏上了熟悉的甘肃天水的土地。
 
  射进屋顶的阳光
 
  黄晶晶出生的那一年,张福悦来到中国,这或许是冥冥中的一种巧合。那是1989年,张福悦从巴黎来到北京。15年后,他们的第一次相遇在甘肃省天水市清水镇。那时晶晶上高一,家中母亲去世多年,父亲3年前遭遇重大事故欠下巨债远走他乡,家中5个孩子,全靠年仅17岁的姐姐照顾,读高一的黄晶晶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只有在埋头学习时,才不会去多想未来等待她的是什么命运。
 
  被选中成为基金会受助者的不仅是黄晶晶,她的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同时也受到了资助,4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有了保障,仿佛一束阳光穿过了乌云射进了屋顶,照到了孩子们的迷茫的脸上。孩子们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切实的温暖。张福悦几乎每年都会去她家看望几个受助的孩子,除了送去资助款,还为他们带去一些书本、文具之类的小礼物。张福悦喜欢和这些孩子们聊天,问问她们的生活情况,聊聊他们的学习情况。
 
  黄晶晶在资助下考上天水师范大学,受资助完成了大学学业后,她通过了事业单位招考,现在是清水镇博物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妹妹读完初中后顺利地考上了一所中专,两个弟弟也在资助下完成了初中学业。最小的弟弟,在当地打了两年工后,想学一门手艺,张福悦又联系基金会在上海的一个烘焙培训点,让小弟弟去上海学了一年的烘焙,在上海做了两年面包师后,现在回到清水,做起了副食批发生意。
 
  黄晶晶现在已经是一名2岁的可爱女孩的妈妈,自己还利用业余时间开了一家服装店。看她微信朋友圈里发出的自拍照上那自信阳光的笑容,你根本想象不到她成长的岁月里有过那样困苦的经历。她在给孩子录制的视频里配音:“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路上有良人相伴……”她说这是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
 
  爱的陪伴
 
  张福悦常常说,资助家庭困难的孩子,不是仅仅给他们钱就足够了,而是要真正地关心他们的成长,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所以他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去家中探望这些受助的孩子。今年除夕前的一个星期,张福悦和其他志愿者们来到被白雪覆盖的天水。这些志愿者们扛着大米,拎着食用油,还有给孩子们的各色新年礼物,送到每一位受助人的家里。孩子和家长们脸上盛放的笑容,是张福悦这个新年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受助人盛情地邀请他们一行在家里吃中饭,志愿者们不忍心拒绝,“这些饭菜很好吃,食材很新鲜。”张福悦很满意受助人家里的伙食。
 
  采访中,黄晶晶一口一个张叔,叫得十分亲切自然。她清楚地记得,刚进大学,张叔就去学校看望过她,这让刚到一个陌生环境的她倍感温暖。利用今年除夕前去天水的机会,基金会邀请了已经完成资助的十多个孩子一起聚餐,黄晶晶和她最小的弟弟应邀前往。席间,黄晶晶谈到自己受助的经历时,忍不住哽咽了,“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是精神上的,它让我看到希望,内心有一种盼望,一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牵挂我的人,还有人会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在你的面前,心里就非常激动。”
 
  离开甘肃天水还顾不上回家,张福悦又转道去了上海,看望目前在上海的一批受资助对象。一堆人聚餐的宴会上,有一个容光焕发的小伙子,他叫刘晓东。刘晓东也是当年受助的孩子。资助完成后,他到北京打工。那时张福悦住在北京,他从其他志愿者那里听说了他的消息,听说他住的地方离自己不远,很想见见刘晓东,问问他近况的张福悦,就在自己住的哪条街上挨栋房子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间地下室里,他找到了刘晓东。和他详谈后,张福悦了解到刘晓东在北京找工作屡屡受挫,生活没有保障,于是劝他去上海读烘焙。目前,完成了两年烘培培训的刘晓东已经在上海扎根,是上海一家高级面包店的经理,管理着70多人。
 
  “看着他们从11、12岁的年纪到长大成人,有的能够完成学业,找到心仪的工作,有年龄较大的孩子已经结婚生子,孩子管我叫爷爷,这对我来是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
 
  心灵的负重
 
  王俊(化名)2005年被推荐为黄陂项目的受资助者时,已是一名高三的学生。第一次高考失利,她复读了一年高三,考上了大学。按照基金会的章程,受资助人年满18岁就不再受资助,但如果是考上大学了,基金会还是会另想办法负责到底,基金会特别希望孩子们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王俊上大学按章程停止资助后,张福悦又为她奔走,为她联络到一个心地善良的法国人,进行一对一的资助,给王俊提供了一万元的资助金。王俊也十分努力,加上大学四年自己课余时间做家教挣的钱顺利完成本科学业。
 
  完成了本科学业后,王俊又考上了武汉大学环境科学方向的研究生。此时张福悦已经来到了武汉,有空会时不时地去看望王俊。知道王俊考上了研究生之后,张福悦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为了解决王俊的后顾之忧,张福悦又找到四年前资助王俊上大学的捐助人,为王俊研究生阶段争取到了两万元的资助款。
 
  “如果受助的孩子有机会继续深造,我们是会全力支持的,基金会希望他们能坚持完成学业,受到更良好的教育”
 
  “如果没有遇到张伯,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我很可能高中毕业后就不得不放弃学业去打工了。”
 
  张福悦在王俊读研期间经常去学校看她,还把她带到自己的法国朋友家去玩去散心。如今王俊已经是武汉市某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了。工作的几年中,王俊还经常抽空到江汉大学来看张福悦。2015年结婚的时候,她请张伯来喝喜酒,张伯按照中国的传统给她送上礼金,2017年,王俊的孩子出生了,张伯升级成了张爷爷,细心的张福悦特意利用回法国的机会,给她带回来一个小鹿造型的宝宝磨牙用的牙胶。
 
  “如此幸运,一路走来受到那么多资助,我总觉得有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对我来说是个沉重的心理负担,总想着,要好好工作,才能报答这些关心我爱护我的人。”王俊在朋友圈里所发的内容能很好地映证了这一点,她最常发的是与工作相关的内容,什么像扶贫啊,旅游局招商啊,很多与工作相关的图片资料。打开她的朋友圈,就能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工作热情。
 
  黄晶晶说,今年过年期间和张叔重逢时有说不出的激动,她感觉张叔没有太大的变化,一如当年第一次来看望她时的样子。而江汉大学的同事们眼中张老师的变化也不大,挂在脸上的亲切笑容始终不变,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初来江汉大学时,他头发中还夹杂的几丝灰色,如今已经变得全白。
 
  平日里的张福悦是个在生活上崇尚简单的人,一日三餐都在江汉大学食堂解决,宿舍里的书柜不够用了就自己找来木板钉在墙上当书柜。他去沌口东风阳光城西诺法式烘培坊看望余梅芳时,也总是买打折的面包。然而他又是一个精神世界十分丰富的人,他的爱心如灯塔,让一个又一个孩子拥抱着光亮和温暖走出困境,迎接着美好的未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