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找到了︐老味道回来了
2017-01-02 19:26:00 来源:长江日报

吉庆街的传统美食吸引了众多市民记者陈卓摄

本报讯(记者胡毅)就冲着记忆里的那口豆皮味,也要来尝尝。昨日,伴随着中山大道改造后重新开街,阔别武汉10年的餐饮老字号“老通城”回归。

上午10时,长江日报记者抵达位于新吉庆街的“老通城”,排队人流从收银台到了店门口。不少人因为没有座位,端着豆皮站着吃。熟悉的红底黄字招牌,背景墙上图文并茂记录着老通城百年发展历程,店内陈设米色沙发配同色餐桌椅,10余个台位,格局类似快餐店。

家住武泰闸的袁女士一早与丈夫乘地铁赶过来。“30年前在这边过早常吃‘老通城’豆皮,皮薄糯米松软,搭配的臊子有嚼劲,那味道怎么也忘不掉。听说今天重新开张,冲着那口豆皮味,起早床过江也要来尝尝。”

家住江汉二路的王婆婆打小就是吃着蔡林记的热干面、老通城的豆皮长大的,昨日她告诉记者。“20多年前,差不多2块钱一盘豆皮,几天不吃就欠得慌。现在,记忆中的‘老通城’回来了,肯定第一时间来抬庄。”

重新开张的“老通城”,三鲜、牛肉豆皮依然是主打,价格分别为每盘7元、12元。品尝着新出锅的三鲜豆皮,袁女士感叹:“以前吃的老通城豆皮,臊子里的卤肉被酱汁浸满,糯米也蒸得恰到好处,有嚼劲又不沾牙齿。今天来,就是想把当年的味道找回来。”

尝过新版老通城豆皮的不少年轻人表示,蛮好吃。家住南京路的90后女孩吴慧端着一碗牛肉豆皮说,以前没吃过老通城豆皮,听妈妈说是全武汉最好吃的豆皮,赶着开张过来尝鲜,觉得味道很棒,皮香肉嫩口感Q弹,“比楼下过早摊子做得好吃多了”。

据介绍,武汉“老通城”是以三鲜豆皮而久负盛名的老字号,曾坐落于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有“豆皮大王”之称。10年前,因修建长江隧道,“老通城”关门。

“老通城”吉庆街店店长昨向记者透露,此次在武汉市餐饮协会牵头下,“老通城”借势中山大道改造,在新吉庆街重新亮相。开张前,新店找到“老通城”豆皮第4代传人曾师傅,学习传统豆皮制作工艺,再融合时下年轻人的口味进行改良。“传统‘老通城’豆皮坚持使用猪油,臊子里的肉和竹笋都用秘制酱料卤制,这些精髓都保留下来。传统豆皮臊子里的猪心、口条等,经过改良用其他食材替代。希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做出符合当下人口味、老少都喜欢的新版‘老通城’豆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