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责任的网上“玩笑”绝不能放任
2017-01-10 04:20:00 来源:长江日报

□邓海建(江苏媒体人)

“如果主刀医生没把我哥的手术做好,明年今天就是他的祭日。”1月6日,这样一条“杀医”朋友圈,迅速在网上传开。朋友圈的定位显示,发布者位于四川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城北新院。(1月9日《扬子晚报》)

当晚这条朋友圈发出后,迅速被截图上传至微博,还在患者所在的医院医护人员之间流传开来。此后,发布者凌晨主动联系记者,希望大家理性对待这个“玩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最后说:“对不起,所有广大医务人员”。

有几点是需要厘清的:第一,事主的朋友圈,虽带有媒体属性,但终究是小众的私媒,旁人可以友情提醒、可以郑重报警,但,需要故意扩散并营造出医患对峙的惊悚之局吗?第二,所谓“门内争分夺秒救人、门外却在磨刀霍霍……”等标题党式论断,显然是见风是雨,甚至不怀好意希望事情闹大。

更需要道歉的,是截图并在医患关系上撒盐并绣花的“吃瓜朋友”。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且故意在公众敏感神经上撩拨,这算是教育大家都变成“腹黑”、外带警惕朋友圈的“告密者”?

医患互信确实亟待重建,不过,当下中国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关系,也绝非少数人想的那么敏感而紧张。国家卫计委统计发现,近三年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逐年上升,分别为73.1亿(2013)、76亿(2014)以及77亿(2015)。与此同时,涉医案件和医疗纠纷数量逐年下降。包括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在内,我国有据可查的涉医案件数量从6600件(2013)下降到6000件(2014),又进一步降低到4700件(2015)。如果大尺度玩笑成了“杀医声明”、如果翻个白眼就是“凶杀线索”,不是医患关系病了,而是社会心态魔障了。

真正让人毛骨悚然的,是所谓“杀医声明”的流布。一边放大着矛盾与纠葛,一边成全着道德暴力的快意——这才是我们最需警惕的诡谲。

快语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