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莹通讯员聂文闻)昨日从协和医院获悉,达芬奇机器人日前成功给一个仅4个月大的婴儿动手术,切下了一个常规手术难以剥除的囊肿。据悉,这是目前国内接受机器人手术年龄最小的患者。
4个月大的女婴贝贝来自湖南益阳,在产检时就发现胆总管内有个囊肿,当时医生建议生下孩子后尽快手术,否则会影响宝宝今后进食和发育。然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是一种复杂手术,想要不开腹用微创方法的话,国内只有少数专家能够完成。贝贝的父母最终选择到武汉协和医院来医治。
小儿外科教授汤绍涛告诉他们,由于孩子太小,腹腔镜手术操作空间小,难度很大,以往这种情况都是要开腹的。父母却难以接受在宝宝身上开15厘米长的刀口。于是,汤绍涛建议他们可选择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国内外都有在小儿身上成功实践过。操作更精准,创伤极小,恢复也快,只是费用略高于常规手术。经过考虑,贝贝父母最终选择了机器人手术。
去年12月下旬,经过一番周密准备,贝贝成功接受了达芬奇机器人胆总管囊肿切除手术,历时3个半小时,术中几乎没有出血。术后,孩子恢复很顺利。昨日到协和医院复查时,记者看到她长得胖乎乎的,脸色红润,已完全恢复到健康小孩的样子。
“虽然我们有过机器人小儿手术的经验,但这次孩子只有4个月大,体重只有7.5公斤,难度还是比较大。”汤绍涛介绍,为了顺利手术,他们想了不少办法。宝宝身体太小,他们先得把孩子身体垫高,腾空在手术台上,才能方便机器人手臂伸到她体内。机器人给成人做手术,两只手臂的操作空间一般最小是8厘米宽,这对4个月的婴儿来说太大。医生就提前反复练习,尽量将机器人手臂的操作距离减至最小,最终手术那天,达到了6厘米。
“机器人手术虽然是由机械臂来完成,但控制机械臂还是靠医生的手,并不是电脑设置好就行了的。”汤绍涛说。据了解,协和医院是国内最早用机器人开展小儿普外科手术的医院,2016年,机器人小儿手术量达到了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