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环境斗智斗勇攻克“工程禁区”
2017-01-22 10:12:00 来源:长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鞠頔通讯员何苗吕作武)“工程禁区”挡不住他,只要踏实苦干,再陡的峻岭也能劈出平川;天路吓不倒他,只要点对点地攻坚,再宽的险谷也能一往无前。这是业内对中交二公院副总工彭元诚的评价。

在被称为“工程禁区”的鄂西武陵山脉,一直以来都是以交通不便、山大沟深为人所熟知,这里存在各种滑坡、岩堆、危岩体、岩溶、岩溶塌陷、地下暗河、崩塌、断裂带及冲积扇等不良地质情况,是公路建设地质最复杂的地方。

中交二公院担负的沪蓉西恩施至利川段长102公里,共有8座特大桥,其中巴东四渡河特大桥被称作“世界上最让人心惊胆战”的工程之一,彭元诚是该桥设计者。

该桥坐落于鄂西武陵崇山峻岭中,塔顶至峡谷谷底高差达650米,主跨900米。在平原,建设者可以浇筑巨大的钢筋混凝土“锚”,拽住缆。在山区没有平地,还要保护山体。彭元诚巧借山体作“墙”,挖了一个下面大上面小的洞,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一个“钉”在墙上拉不出去的钉子,主缆拽在钉子上,难题解决了。

彭元诚说,在这一设计过程中,既是与自然的“斗智”也是与环境的“斗勇”。通过长期在一线实践,他取得了丰硕理论成果,还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新型实用专利6项,在大跨度桥梁设计、新型桥型结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