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贪”“微腐” 其害如“虎”
2017-02-09 05:48:00 来源:长江日报

开栏的话

“新衙门作风”,是阻碍武汉赶超发展的“绊脚石”;“蝇贪”“微腐败”,啃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今起,本版开设专栏“力除‘新衙门作风’严惩‘蝇贪微腐’”,欢迎读者踊跃来稿,针对这两种现象剖析原因、提出建议。文章不必求长,不忌辛辣,唯求切中要害,言之有物。来稿请电邮至:cjrbpl@126.com。

除“新衙门作风”严惩“蝇贪微腐”

□本报评论员杨于泽

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被人们称为“蝇贪”“微腐败”。群众对这些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怨恨。

从各地纪检机关公布的群众信访举报情况来看,基层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所占比例甚高,武汉的情况与此相似。严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基层贪腐,是正风反腐的新重点。

“蝇贪”“微腐”,特点是“微”,涉贪群体是基层干部、基层办事人员,职位不高,每次贪占的数目不算高,吸血不多。但往往是易发多发,量大面广,嗡嗡乱飞,叮咬不断,让群众处处闹心添堵。

“蝇贪”“微腐”,是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的主要体现。一方面,是一些基层干部和办事人员对管党治党、正风反腐的严肃性认识不足,觉得此事于我无关,我行我素,按习惯滑行。一方面,是心存侥幸,认为纪检部门精力有限,管不到自己头上,即使被发现,也不过小事一桩。

对于“蝇贪”“微腐败”,我们一定要高度认识其本质与危害。这种现象,看似小事,实质却是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基层的表现,与“大老虎”的问题并无本质不同。它们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降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其害如“虎”。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疏浚干部队伍源头,确保上游来水清澈”,而基层正是干部队伍的重要源头。一方面存在“小官巨贪”现象,如果不能防微杜渐,苍蝇本身就会变异成“老虎”;另一方面,巨贪也可能来自被“蝇贪”“微腐败”污染的干部队伍上游。“微腐败”原是大腐败的前生,大腐败就是“微腐败”的后世。

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在管党治党上的必然要求,体现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基层是权力的“神经末梢”,但绝不是管党治党的盲区、死角。越是在群众身边的权力,越要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传导到区县街乡、机关科室,责任落实到基层一线,把反腐倡廉一竿子插到底。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