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饮食用药“舌尖上的安全”大于天。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编织一张食品药品安全保护网
打击食品行业“潜规则”
食品行业的“潜规则”、药品临床数据造假以及打击惩处力度不足等,已成为“老大难”问题。规划提出了强化专项整治、加强稽查执法、推动行刑衔接、推动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入罪等措施,所有违法行为都要处罚到自然人。
全程控制、全链条监管
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药品从实验室到医院,诸多环节存在风险隐患、安全监管漏洞。规划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药品从实验室到医院提出全程控制、全链条监管的要求,严格落实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测、监管等各环节安全责任。
食品
重点治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工业明胶生产食品、使用工业酒精生产酒类食品、使用工业硫磺熏蒸食物、违法使用瘦肉精等10项危害食品安全的“潜规则”和相关违法行为。完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名录、食用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研究破解“潜规则”的检验方法。
严把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关;落实地方尤其是县级政府保障食品安全责任,加大对校园、小摊贩等重点区域和对象的日常监管;对冷链贮运等重点环节强化监管;实施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全面推行“明厨亮灶”;实施进口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推动特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
药品
加强临床试验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临床数据造假行为;严肃查处药品生产偷工减料、掺杂使假、擅自改变工艺生产劣药等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监管,建立药品档案,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淘汰长期不生产、临床疗效不确切、安全风险大的品种。规划提出全面实行基层网格化监管,及时排除风险隐患,避免出现监管死角。据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