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应该说,这些年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水准已经大大提升。可圈可点之外恰恰在于服务流程的再造。比如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办公,将相关公共服务部门集中起来的办事大厅模式,已经成为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标配。与此同时,服务流程不断精简,服务周期越来越短,服务质量越来越高。
然而,市民到服务大厅办事有时仍然不够轻松愉快。填表排队、照相排队,预审排队,复印排队,证件不齐全往返跑,办事大厅闹哄哄,等等现象,不仅有时让市民觉得麻烦,甚至于还有让一个外观漂亮且理应开放、快捷的大厅变成“新衙门”的可能。
同样的软硬件设施,同样的人员配备,是否市民需要放在心上,将简化服务流程放在心上,则服务水平会大相径庭。笔者也有到一些服务大厅办事的经历,有时发现,少数工作人员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履职履责中规中矩,但实际上内心仍然怕麻烦,甚至于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症,比如没有人对不熟悉情况的市民进行流程引导,个别工作人员还有漠视市民走弯路,服务态度恶劣等情形发生。
好的例子也有,比如外埠货车经过武汉可以申请临时通行证,但知晓的司机不多,洪山区交通大队经市交管局批准,改变绿色通行证办理模式,从过去外地货车司机需提前到大队申请办理,改为路面交警随时现场办理,一下子为外埠司机省去了麻烦。简化了流程,也避免了法律风险,一些司机用号码贴变造车牌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3月8日《长江日报》报道:41岁的朱顺霞出生于新洲区潘塘街道桃源村,因为户口和身份证遗失,10多年来,她和丈夫多次前往潘塘派出所,希望将户口落到出生地桃源村,然而跑断了腿,至今仍无果。工作人员确实卖了很大力,事情却迟迟得不到解决。问题一旦出现特殊性,似乎环节都卡了壳,这个时候,谁来为跑断腿的群众出谋划策呢?不能指望群众主动为你省麻烦。比如市民有遗忘身份证的习惯,在技术上就需要补救的办法,比如报出身份证加上指纹验证之类的办法来解决。不仅如此,现代办公条件下,许多前置条件、后台服务、材料审查之类的工作,都可能实现在线化、远程化,集中化、即时化,这就使公共服务流程有了不断简化的可能性。
(作者为武汉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