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改革要从群众需求出发
2017-03-22 08:10:00 来源:长江日报

本报评论员李杏

近日,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我市试点推出“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审批模式。根据今年工作部署,区级审批职能、审批事项、审批环节“三个全集中”要实现全覆盖,市区审批服务体系要形成上下联动,“网上办”要和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的“一号一窗一网”有效对接。

“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的背后,是审批事项的一再减少,以及服务内容的不断完善。站在政府的角度,这一改革的过程既是提升效率,也是让渡权力,必然会面对各种阻力,需要下决心啃硬骨头,显然不会轻松。

在疲于奔命的群众看来,过去那些让人“跑断腿”的项目,或许经过了反复拿捏和权衡后才被砍下,但本身就没有太大的必要,甚至直接给待办理的日常事务制造了障碍。砍掉这些诟病已久的项目,本就是改革的应有之意。换言之,群众对改革本身的复杂与艰辛,可能并不会有特别直观的认识。

相比之下,“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则是从末端的群众感受出发,最大限度的回应群众不断提升的需求,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办事的方便和快捷。所指向的目标,就是群众直接能够感受到的变化,一些群众长期以来反映强烈的问题,都得到了直接的回应。

只要是可以在网上办的就在网上办,必须到现场的也不跑空路马上办,一些民生事项的办理时间不再区分工作日和双休日。换言之,政府办事不再像过去那样“雷打不动”,只能是群众跟着政府的节奏来,而是充分利用和调动起技术手段和各种资源,尽可能满足群众对政务服务效率与质量的要求。

“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率先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和东湖高新区试点“探路”,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测评真实需求量。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审批流程和形式的固化,以及服务能力的限制,很多需求其实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比如,由于过去房产等服务周末不提供,工作日因为办理量大而限号,让这一类事务的办理比较受局限,往往需要请假排队,无形中拉长了办事的周期,增加了困难。在试点中延长服务时间、增加窗口和人员,可能就会获得新的需求量信息,便于在进一步推广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实现,既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更少不了为群众考虑的改革思路。马上办,强调的是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急群众所急,绝不拖延推诿;网上办,是当前智慧政务的大趋势,是政府服务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一次办,是从体制机制上进行高效整合,打通政府内部各个部门和环节,内部消化给群众添堵的障碍。归根结底,就是让政务工作直接通达群众需求这个最终结果,让群众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