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女人的男作家
2017-03-28 07:21:00 来源:长江日报

毕飞宇是一个很有洞见的作家,很平常的问题也能说出深度。我很喜欢他。我们这个访谈,重点是谈他的“小说课”,这里我想补充说说他的正行——他的小说,以及他创作的特点。

他来自水乡,文字丰润,有人打比方说,“就像浸淫过的水藻”。早期作品《上海往事》《哺乳期的女人》,视角都架在水面上,通过对建筑、器物、景致的工笔摹画,让人一窥江南水乡的韵味。他的叙述一环套一环,文字跳跃性大,时间在疏密错落的叙述里不断回环,讲故事的手段很西方化。

《青衣》是他个人风格趋向成熟的名作,叙事更洗练,更从容不迫。《玉米》三部曲则是他的野心之作,他尝试用“玉米”这一常物作引子,切入中国大地的根系。《推拿》更上层楼,获得茅盾文学奖,让他跻身苏童、余华一流的作家群。

他早先的作品,是汪曾祺、沈从文一脉,到《推拿》,风格上有了“悄悄地巨变”。他自己可能不认可这说法。被读者高估或低估,正读或误读,总是常有的事,他有足够的自信。

无论如何,“写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一直是贴合他的标签。来看看:

“甜与酸……最容易体现生活的滋味。是穷秀才娶了小家碧玉,幼儿园的老师嫁给了出租车的司机。婚礼并不铺张,两个人却幸福,心心相印的,最终把紧巴巴的日子过成一道家常菜。”

“女孩子的心里一旦有了心上人,眼睛就成了卷尺,目光一拉出去就能量,量完了呼啦一下就能自动收回来。”

“不幸的女人都有一个标志,她们的婚姻都是突如其来的。”

限于篇幅,没法引用更有波澜的长段文字,仅这些一鳞半爪,或许已让我们看出毕飞宇对于女性心理的揣摩力。其实这些也是他对生活的洞见,无关性别。中国的男作家群体,有不少被人诟病“自恋”,但毕飞宇会让很多女读者服帖,奇怪他怎么这么懂女人,“是不是错投了男儿身”。

大概真正的作家,本该有这种能力。

文/刘功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