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2017-04-10 13:46:00 来源:长江日报

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陈文旭

今天,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突发期。如何从理论上分析研究新的实践问题,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些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在纵横比较中认识当代中国发展

发展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由于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因此,从哲学的高度研究发展问题十分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发展观、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和人民利益至上思想。

鉴于此,这需要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必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统一。我们应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高度,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放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和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放在国际上不同制度和道路的选择比较中来审视,彻底搞清楚弄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真理科学性。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当代中国社会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凝聚着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心血和智慧。当代中国社会经历了艰辛探索,经历了新世纪的发展选择,经历了科学发展,经历了民族复兴与“中国梦”,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进程,是一个历史的维度系统。每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都肩负着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神圣使命,从他们自己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出发,不断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新的历史内涵,新的实践经验,新的理论创见。

习近平说:“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认识到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指导实践,说的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个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着的、坚持不断创新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解决普遍问题就要遵循普遍规律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特别是近代西方现代化进程,现代化在带来生产力迅猛发展、社会财富积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同时,也产生了社会阶层分化、贫富差距增大、公平正义缺失、生态危机严重、人的自我异化等一系列普遍通病。

发展与公平正义、发展的生态诉求、全球化与中国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是中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是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

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就是要遵循普遍规律。我们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要积极探索认知社会发展的规律。习近平指出要“培育和弘扬遵循规律、崇尚科学的‘求真’精神。‘求真’就是追求真理、遵循规律、崇尚科学。‘求真’,就是求理论之‘真’,坚持不懈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以人民为中心是最宝贵的经验

以人民为中心是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最宝贵经验之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根本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伦理的重要切入点,体现出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根本超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必须从人的需求出发,不断强化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兼顾社会各阶层群众的现实需求,牢牢把握民生发展这一关节点,从而使得中国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当代中国发展的人本意义和价值,体现在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与统一、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归宿等几个方面。我们必须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促进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健康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人的个性和才智的自由而充分的展现。

(作者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