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会去挖苦嘲笑倒霉的经济学家?
2017-05-17 06:02:00 来源:长江日报

你还会去挖苦嘲笑倒霉的经济学家?

徐冰

当前经济学有个鲜明特点:越来越复杂的数学化、模型化。很显然,这种特点让很多人根本看不懂某些经济学理论,也给人们留下了经济学全是数学模型的印象——如果对照下经济学早期的大家亚当·斯密等人的论述,当前的经济学的确会给人留下思想贫瘠、繁琐乏味的感慨。

但是这种感慨,是否就真的击中了经济学的要害呢?

尤其是当很多经济学家信誓旦旦地解说经济政策、预测经济走势的时候,现实却往往会反其道而行之,给他们当头一棒。这时,经济学的光环不仅黯然失色,经济学大厦也好似要倒下。

廓清笼罩在经济学之上的种种误解,或者说破除自以为是的经济学理解,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看问题的方法,丹尼·罗德里克的《经济学规则》一书,是一本难得的佳作。该书以轻松、简洁的行文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其一,经济学中更多运用数学以及各种各样的模型,并不是为了把事情搞复杂,不是为了看上去高深莫测,而是为了连贯和清晰。一个模型一旦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对于能看懂它的人来说就是明确而清晰的,不会产生歧义。这种清晰,本身就是科学性的体现。与此对照的是,凯恩斯和熊彼特没有运用数学语言,他们究竟说了什么,至今还争论不休。

其二,以数学表述的经济学模型,尽管数量越来越多,却也仅仅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而社会生活是变动不居的,只要哪个地方稍微出现变化,原有的模型就会难以解释。这样的现实提醒我们:经济学是一个不断累积的知识和认识的扩展深化,而不是一个框架就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劳永逸。

假如这样去看待经济学,还会那么轻易地去挖苦嘲笑那些破产的预测和倒霉的经济学家吗?

经济学是离普通人的生活最近的学科,这是它的长处:可以近距离地观察社会经济生活的走势,以丰富、厚重学科的内涵;同时也是它的短处:很容易滋生傲慢,将有限的理论和模型框架当作普遍性的教条。那么这本《经济学规则》是抛弃了教条与抽象的理论模型的,它是从经济学模型建构的角度还原什么才是真正的经济学。在书中,经济学家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模型,从不同侧面解释经济现实,为大家勾画出一个更加全面的图景。

(摘自晶报,有删节)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