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职场爸妈的爱与痛
2017-06-07 06:01:00 来源:长江日报

读懂职场爸妈的爱与痛

□杨朝清(武汉教师)

继公布拟建23家社区幼托点之后,上海市日前又公布了新增的47家职工亲子工作室,对此,不少家长拍手称快,有家长说,不仅可以把孩子放在家门口,还可能带着孩子去上班,“有了换工作的理由”。(6月6日《新闻晨报》)

这是一种尴尬的现实,这是一种纠结的处境。每个人都在同时扮演多个社会角色,在同一时间不同的角色难免会出现“打架”。作为父母,他们需要承担照顾孩子、陪伴孩子的家庭功能;作为员工,他们就像传送带上的齿轮,为保障大机器运作,一刻也不敢怠慢停歇。

从价值理性的角度来说,“带着孩子去上班”是一种公私混淆和角色失范。毕竟,办公室并非私人空间,上班时间“兼顾”私人事务也经不起推敲。从工具理性的角度上说,“带着孩子去上班”试图公私兼顾,一举两得。但“带着孩子去上班”既可能影响工作效率,也会引发其他员工的相对剥夺感,让他人产生心理不平衡。

“带着孩子去上班”得不到制度化认可,一些员工只好玩起了“躲猫猫”。如果没有被抓住,就是一种侥幸;如果被抓住了,就自认倒霉,接受规训与惩罚。“带着孩子去上班”原本就是“不得不如此”的无奈选择,这些家长不仅要在身体上承受着更多的操劳,也要在精神上承受更多的压力与痛苦。

不论是没有老人带孩子,还是缺乏足够的财富积累去雇佣月薪高于普通白领的家政人员,抑或对市场化的托幼机构不放心、不敢托付信任,一些职场爸妈便用艰辛、悲苦的“自我救赎”来实现“工作家庭两不误”。稚嫩的孩子无法在家里独自生活,如何安置好孩子便成为不少职工的后顾之忧。这一点,在寒暑假表现得尤为突出。

读懂职场爸妈的爱与痛,正视他们的利益诉求与情感需要,离不开用人单位的“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不论是在公司大楼设置“宝宝房”,还是安排专人照看,抑或为孩子们提供绘画、音乐等启蒙教育,当孩子们得到妥善的安置,职场爸妈才能消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带着孩子去上班”表面上损伤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实际上却提升了员工的忠诚度与粘度,有助于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