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并不是一场物质竞赛
2017-07-26 07:02:00 来源:长江日报

生活并不是一场物质竞赛

□本报评论员付小为

这几天,一篇题为《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的文章刷屏朋友圈,短时间内累积数百万点击量,争议也不可避免地随之而来。

有反驳直接指向文内的最大硬伤——老北京人手五套房。有网友笑言:我不仅有五套房,还有故宫、颐和园、香山。作为创造出现象级话题的网文,带有明显个人倾向,甚至一定程度地迎合读者口味、激起争议并讨论,站在传播角度都属正常。但如果仅仅将目光盯在文章里的戏剧化表述上,很容易陷入毫无意义且推波助澜的泥潭。

所谓“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便有种高高在上的审判姿态。农人忙于耕种,职场忙于打拼,学生忙于学业,年轻人为买房而积累,也有人频频出入时尚圈、名流圈、艺术圈,这些都是真实的人生,而人生有不同的轨迹,无所谓假装不假装。

“假装在生活”、“鄙视链”、“逃离北上广”,一次次制造出爆款文章,无非是刻意迎合了某种情绪。有些情绪往往是潜意识的,但经过了提炼放大,仿佛就变成了一种“共同感受”。社会有万千百态,城市里有无数命运的交集,但是在今天,手机上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千人一面的“焦虑”。

这些所谓的“焦虑”,并不是想说奋斗多么不容易,其实是在阐述奋斗毫无意义。他们在感叹高企的房价、超强的工作节奏、产业生活功能区隔带来的出行时间成本等等,这确实是现代城市生存无法避免的压力;然而,如果更细致的观察爆款话题,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是想批判压力,而是将人生看成了一场丛林竞争,一场人与人之间的物质竞赛,是竞赛就会有输赢。

他们描述的画面,是一不留神就会被踩在脚下。与此同时,诸如“五套房”这类社会“真相”甚至提醒你,有些努力有时是枉然的,因为最终有一些人含着“金钥匙”出生,而另一些人永远徘徊在金字塔的最低端。

客观来说,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家社会经济活力得到极大的释放,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相应拉开。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人类社会,社会差距是一定会客观存在的,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制度的完善弥补差距,尤其是防止差距扩大。现在的问题在于,当社会价值追求过于单一,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那么这些差距就成了人心中的一堵墙,不是过不去,而是不想过去,选择了主动停留,活在了自怨自艾之中。

奋斗并不是仅仅为了物质,如果只是为物质而活,“鄙视链”永远改变不了,“人手五套房”的老北京人,天生就在金字塔尖。这难道是我们看待社会公不公平的视角?打拼、奋斗的目标挤在了物质、身份的窄桥上,许多人也就不由自主地卷入“抱团焦虑”的漩涡之中,这是一种被刻意渲染和放大了的情绪漩涡,它整合了那些渴望奋斗、努力打拼、积极向上的声音。

生活的美、生命的美是参差多姿、五颜六色。一个人不会因为没有“五套房”而无法过上想要的生活,却可能在一味追逐“五套房”中失去原本拥有的生活。事实上,当你正不安焦虑,准备踏上追逐“高尚”生活之路,或许恰恰也是你与真正的生活擦肩而过的开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