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所以然
2017-09-12 07:07:00 来源:长江日报

我大概是属于味蕾迟钝的人,对美食的兴趣总难以盎然。朋友每有绘声绘色地告知某一美食去处,去了,吃完,也总觉得不过尔尔。因而,是可以想见的,对梁实秋以降,及至蔡澜的美食文章,向来是无感。

不过,如果所谓美食,好吃不好吃是其然的问题,那么食物背后的所以然问题,倒是令人很有兴趣。本期访谈,美食家董克平讲的大多是所以然问题,也就是美食背后的东西。它关乎人文风土人情,当然也涉及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

所以然的问题,打个比方,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写王侯将相、王朝兴衰,一直写到比如地中海区域的地理构造,讲地理是怎样一步步形塑了人类的活动。还有人从人口、气候等角度解释各种历史现象,有批评家说这些多少都有某某决定论之嫌。但它们代表了人们对所以然问题的好奇和认真探究。

有时在博物馆看青铜器,看到青铜食器的时候会想,如果古人真拿这些煮食物吃,可能好吃吗?且不说好吃与否,用青铜器烹煮食物,至少重金属超标,严重的不健康、不养生。所谓钟鼎玉食,放在今天,你未必下得去筷子。

今天中国人大多吃炒菜,而据说,用锅炒菜是宋代以后的事情了。有人统计《诗经》记载的食物种类,再对比今天,我们的食物(包括香料)种类是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可口性恐怕也是大幅上升,这得益于地理发现、文明交流和技术进步。

你看,美食从来就不仅仅是食的问题,美食背后的所以然问题,往往是一部壮阔的史诗,高深的学问。文/刘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