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路土地储备中心楼上的几间办公室,是长江新区管委会的临时办公点。9月30日,管委会正式揭牌。
来过这儿的人有种相同的感觉,这里的工作人员进进出出脚步格外匆匆。
会议室的落地窗正对着不远处的长江。江水奔流,窗外的长江和蓝图中的长江新城,在这里有着某种精神层面的联接。
协调规划制订、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统筹推进国家级长江新区申报……新城管委会肩负着重任,其下设仅两个局——综合局和发展局,几十位工作人员为各区、各职能部门抽调。
这么多任务,这么少的机构和人员如何实现呢?新城巧用“一个体制”来借力:新城管委会及其下设的综合局、发展局集中精力管经济事务,各项社会事务管理分别由江岸区、黄陂区属地负责。同时,新城管委会统筹协调的经济事务,由市直职能部门分头承担完成。这让新城轻装上阵。
新城起步区由江岸区的谌家矶片区和黄陂区的武湖片区构成,责、权、利如何分?新城用“两个机制”来破解: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区域股份合作制,经社分开、统分结合的运行机制。各方积极性得以调动。
而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专业运营、良性循环”原则建立的“一个平台”——投融资平台,将为新城建设提供源源动力。
长江新城管理体制机制的这一系列创举,让人眼前一亮。
人们对长江新城投以格外的关注,不仅期待这里成为建筑、产业、环境的高标,更期待这里的开拓者基因,探出一条改革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