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工业遗产“家底”将再添38处
2017-11-15 07:14:00 来源:长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韩玮通讯员王祥)13日,“武汉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名师名匠高峰论坛”在经过修缮的百年平和打包厂内举行。论坛上,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在增补武汉第二批工业遗产,武汉市工业遗产“家底”将再增38处。

据武汉市志工业志及各区区志记载,经详细调查,1860年至1990年,活跃在武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工业企业有371处。眼下有实物可寻的工业遗存仅95处。通过科学甄别,分层遴选,其中27处确定为武汉市第一批工业遗产,入列保护名单,包括平和打包厂、南洋大楼、江岸车辆厂、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锅炉厂、青山红房子等。

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批工业遗产的增补,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具有实物遗存的不可移动物质遗产,更包含非物质工业遗产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从而挖掘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生产设施等遗存进行保护,实现了保护研究向物质空间及非物质空间研究并重。

同时,保护类型也增加了工业交通设施、工业仓库建筑、货运码头设施、工业生产设施等。

据悉,第二批梳理了38处工业遗产,并按价值、重要性分为三个保护级别。其中,一级工业遗产5处,包括武汉长江大桥、大智门火车站等;二级9处,包括三北轮船公司旧址、中铁大桥局办公楼、江汉一桥、江汉二桥等;三级24处,包括汉口美最时电灯厂、循礼门火车站、一冶重件码头、和平公园铁轨、青山公园铁轨等。其中大部分是沿着长江布局。

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工业遗产活化再利用的方向可以是创谷、创新街区,让“众创空间”遍布全城。目前,《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条例》正在讨论中,38处工业遗产的最终名单还有待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进行公示以后再确定。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