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二路上的铁路涵洞里长期没有路灯,市民通行十分不便,甚至发生过多起治安事件。近日,收到网民呼吁安装路灯的留言后,东湖高新区办理人员卢龙很快带着工人在总共6个涵洞内外安装了28盏路灯,作为临时过渡设施。记者陈亮摄
本报讯(记者蔡木子)“我是上午8时投诉的,真没想到,刚到10时30分,问题就解决了。”日前,市民王先生通过“市长专线”反映,东湖高新区茅店西路东山公寓门口有许多摊贩占道经营,影响市民出行。接到投诉后不到3小时,相关部门就已处理完这一问题。
“自去年11月我市启动建设文明城市‘负面清单’网络管理平台以来,像这样得以快速处理问题的事例很多。”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负面清单’以‘市长专线’等平台上群众投诉较多的问题为基础,结合文明城市建设测评体系,涵盖了市容环境管理、施工管理、市场管理、食品药品管理、教育管理、社会服务、交通管理等100个问题条目,并针对100个问题一一明确了对应的责任单位和处理时限。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对于绝大多数应急类事件,“负面清单”都要求在24小时内解决;还有不少应急类问题给出的处理时限都只有2小时,如雨水井盖缺损、电力设施破损、绿道管理问题、违规排放油烟影响居民生活等,都要求责任单位在2小时内处理完毕。
据初步统计,“负面清单”运行一年来,问题按时办结率达到了99%。
“设计‘负面清单’网络管理平台的初衷,就是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借助大数据倒逼各部门更快、更好地解决群众投诉的问题。”上述负责人说,“‘负面清单’平台汇总各渠道投诉事件及群众评价后,会自动生成各区、各部门的投诉总量、办结率、满意率,保证科学、公平。今年7月起,市考评办将‘负面清单’作为核心指标,每月单独考核评分、排名、通报,更好地督促各区、各部门把解决群众问题落到实处。”
据统计,仅今年10月,“负面清单”网络管理平台就助力解决了2万余件问题事项。“坚持创建为民,是武汉建设文明城市的核心;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为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环境质量的过程。”市文明办负责人说。据悉,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负面清单”还在不断升级中。未来,该平台将能实时监控问题事项的投诉、办理、办结等各个环节,随时随地解决群众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