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廖桥
我市对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继续保持高压态势。5日,武汉市房管局公布今年以来市场整治相关情况,目前江城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拒绝公积金贷款、设置房屋销售条件、收取“价外价”等10类,其中,146家开发商及167家房产中介受到信用扣分等处罚,22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市房管局表示,即日起我市对所有在售楼盘进行拉网式检查,掀起新一轮房地产市场整治。
对146家开发商和167家中介进行信用扣分刑拘22人
5日,市房管局召开全市房地产市场整治工作大会,据介绍,截至11月底,全市共检查在建在售开发项目1057个,经纪机构门店2260家,对37家开发企业和504家经纪机构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对146家开发企业和167家经纪机构进行了信用扣分,对7家开发企业和10家经纪机构实施了行政处罚。
长江日报记者从会议现场了解到,今年以来,房管部门还联合公安等执法部门依法审查涉案人员45名,刑事拘留了其中22名犯罪嫌疑人,对房地产市场中的违规违法行为起到了有效震慑。
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此次公布的违法违规案例,该局已对违规企业分别给予责令整改、信用扣分、行政处罚,记入开发企业信用档案,同时,采取暂停网签、暂停资质升级、会同相关部门联合惩戒等方式从重处罚。
拒绝公积金贷款收取“价外价”
市房管局通报10类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案例
5日,市房管局还公布了房地产市场10类违法违规案例。主要包括不接受公积金贷款、要求购房人全款购房;设置“软装包”“家电包”等其他条件销售房屋;违规收取“价外价”;不按规定销售全装修房屋;虚假团购、虚设折扣;不明码标示价格;捆绑车位销售商品房;擅自销售已抵押、被查封房屋;捂盘惜售;提前认筹,无证销售等。
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我市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拒绝公积金贷款、设置房屋销售条件、违规收取“价外价”、捂盘惜售等。如交投海陆景汉阳公司(上海府邸)、诚功公司(理公馆)等拒绝或变相拒绝使用公积金贷款。庙山投资公司开发的庙山大花山社区建设项目、武汉欣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欣隆湖滨半岛二期项目在取得预售许可证后,未按规定在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存在捂盘惜售的违规行为。
据了解,武汉三和新宇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三和剑桥城项目,开发企业公司预留部分房源,串通智房房产等中介机构进行炒卖;武汉思儒房地产经纪公司、武汉美邻地产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武汉市善居先锋房地产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中介机构私自代理销售有关项目房源,违规收取客户额外费用也被严厉处罚。
记者注意到,本次被点名通报的20多家房地产企业中,不乏一些全国知名的品牌房企。如,中海地产在江夏梁山头开发的“中海光谷锦城”项目,不接受公积金贷款(见11月17日本报26版报道),东原地产在武昌白沙洲开发的“东原启城”项目要求购房人全款购房,被房管局行政处罚或信用扣分。
明文规定在房价、装修价格之外,不得强制消费者购买任何额外项目
会上,市房管局宣布,即日起,针对目前房地产市场上花样翻新的各类违规、侵害购房者权益的行为,掀起新一轮的市场整治行动,对江城所有在售楼盘展开拉网式检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市房管局强调,此次整治行动特别明文规定了开发商在房价、装修价格之外,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网上签约完成前,不得强制要求消费者购买“软包升级包”“家电包”“智能升级系统”等任何额外项目、签订任何附加合同(协议),并收取相关款项。如违反上述规定,将责令开发企业立即整改,退还全部额外收取款项,将违规行为记入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整改完成前暂停办理开发企业网上签约和预售资金拨付手续。下一步,武汉市将会同国土、工商、公安、财税、金融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加大惩处力度。
据了解,今年新进入武汉的开发商有92家,全国50强的开发商已有40家入汉。市房管局负责人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继续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和严肃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