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天天敲门组”实现了便民服务零距离
2017-12-06 07:15:00 来源:长江日报

“王爹爹,我是栋长,来看一下您。”昨日上午,青宜居社区16栋居民胡秋生敲开王言青老人的家门。

王言青家住5楼,今年91岁,退休前是一冶职工,4个女儿都不在身边。65岁的门栋组长胡秋生住在10楼,每天下楼时都到王言青家里来坐坐,陪老人拉拉家常,嘘寒问暖。

入党5年的胡秋生是青宜居社区第一批居民,也是“天天敲门组”的第一批志愿者。2009年10月,华中地区最大棚改社区——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宜居社区居民陆续回迁。居民来自工人村、青山镇、厂前等多个地区,居民组成比较复杂。长年来,居民们从过去“出门就是熟人,处处点头招呼”的传统亲情邻里模式,转换成“回家关门闭户,左邻右舍不认识”的现代“熟悉的陌生人”模式,加上住平房的生活习惯难以转变,社区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010年12月,工人村街党工委因地制宜,组织社区群干、居民骨干、社区民警、志愿者和老党员开展“天天敲门组”活动,倾听百姓呼声,排解群众之忧,用正能量引导和谐新风尚。

66岁的王先菊家住青宜居社区24栋,也是“天天敲门组”首批成员。7年来,她一直关照双腿残疾的肖婆婆,经常上门帮她收拾屋子,给她端菜送饭。80岁的肖婆婆说:“我每天最想听到的就是王先菊的敲门声。”

青宜居社区有居民5300多户、1.6万余人,其中空巢老人94位、孤寡老人3位。社区分为24个网格,每个网格约有10名“天天敲门组”志愿者,确保这些老人得到及时关照。

“天天敲门组,敲开幸福门。”目前,“天天敲门组”工作经验已在青山区推广,成为整区推进“红色引擎工程”的重要红色服务载体。

红钢城街十九街社区“天天敲门组”成员,近日主动上门协助辖区12名老人们办理退休年审手续,家住35门10号、75岁的贺麦生老人对此赞不绝口:“我真的很感谢社区、感谢你们,主动上门为我们老人办手续,便民利民,免去了我们老人家到处奔波的烦恼。”

据介绍,青山区所有社区依托网格员、门栋组长、社区民警、“红色物业”大学生、党员中心户、群众骨干成立“天天敲门组”。实现社区、派出所、骨干力量全部下沉进网格,通过走进门栋、敲开家门,及时掌握居民诉求、问题、困难和意见,对空巢、独居、困难老人等特殊群体做到天天敲门、时时关照。

“天天敲门组”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敲门18法”,即真情感化法、见缝插针法、巧借机遇法、以帮促进法、问计于民法、群众议事法、志愿活动法、文体参与法、邻里结亲法、家庭带动法、“互联网+”法、需求摸排法、政策宣传法、矛盾化解法、小事关爱法、网格互动法、组团服务法、节日送情法。让社区网格员和党员骨干力量真正成为了基层党的工作队,通过上门入户,将党的温暖及时送到千家万户。

“天天敲门组”上门为党员群众服务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