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应龙志愿者为居民义诊
马应龙始创于公元1582年,是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四百多年来,马应龙持续经营,谱写了惠民济世的医药传奇。尤其是1995年中国宝安集团控股经营以来,马应龙走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现已形成了含药品生产经营、连锁专科医院和诊疗技术、保健品和功能性化妆品等覆盖大健康全产业链的医药上市集团,国内治痔治疗领域第一品牌。
将公益融入企业“血脉”
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马应龙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承担起与企业能力相对应的社会责任,“双管齐下”:投诸人力,成立志愿者团队;加大药品、现金投放,积极扶贫济困。
2年近千余人次参与志愿行动
在南湖附近的绿道上,人们常常能看到一支红色的骑行队伍,挂着马应龙的标志,带着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条幅。这是一个志愿者快速小分队,有30多名成员。
平日里,他们是热心公益的自行车爱好者,常利用双休、节假日,帮助解决公司生产经营的急难问题和为困难员工提供各类帮助。社会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就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志愿者队伍。
2016年、2017年夏季武汉遭受洪灾时,马应龙党员志愿者都抢在第一时间组成防汛突击队,赶赴重灾区天兴洲开展抗洪救灾工作。
在防汛队负责人李汉政记忆中,防汛确是一件苦活:天兴洲位于江中心,植被丰茂,“蚊子、苍蝇多得可以把人抬走,我们白天斗蝇,夜晚扛蚊”。防汛的临时住宿点条件简陋,无纱门纱窗,长时间无空调,酷暑难耐,“江边有风的地方有蚊虫,室内无蚊虫的地方没有风”。如此艰苦条件下,马应龙的抗洪队伍仍然坚守驻点,日夜加紧巡堤查险,帮助受灾群众安全转移。
近两年来,志愿队共组织50多次志愿活动,近1000余人次参与,广受好评。
10年约6000万元慈善救助
湖北荆州、宜昌、襄阳等地多个县市的百姓还记得,去年7月,家乡被洪水重创时,自己拿到了来自马应龙的药品,当时马应龙的捐赠药品价值180余万元。
过去10年,马应龙持续通过湖北省红十字会向省内80多个县市以及国内地震灾区无偿捐赠药品,总价值超过4700万元。这些药品被分配到各地卫生院、村卫生所和地震灾区,无偿供病患使用。
有别于其他捐赠方式,马应龙不仅是把药品捐出来,还建立受助地区档案,通过走访、电话等途径,实时跟踪掌握受助地区近况,确保捐赠药品使用到位,真正帮到有切实需要的人。
据了解,马应龙2007年就成立企业慈善基金(即“马应龙慈善基金”),建立起了一个完备的运作平台,统筹企业的慈善事业,遵循“不求锦上添花、但求雪中送炭”的原则,始终坚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帮扶救助弱势群体、履行企业公民责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宗旨,重点在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公益助医、赈灾救危等方面实施精准救助。
除了捐赠药品和现金,马应龙还开展公益助医活动,十年来为数百名肛肠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无偿诊疗服务,帮助了特殊困难群体,也引起社会大众对肛肠健康更多的重视,普及了卫生知识。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来说,难的不是如何选择利他还是互利型的慈善方式,难的是把公益和慈善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让慈善能够不断地开花结果,并能周而复始进行爱的传递。
十九大报告: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