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吴俊杰,男,32岁,现任江岸区医疗调解委员会主任。2006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调解工作中努力化解每一起医患矛盾,用自己的工作和付出博得当事人及医疗机构的认可,连续多年被市、区两级评为先进调解员,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人民调解员,2018年荣膺首届“江城调解之星”。
三十出头的年纪,却是调解一线的“老兵”。6年来,经他调解平息的医疗纠纷近300起,调解协议金额达1200万元。8日,长江日报记者见到江岸区医疗调解委员会主任吴俊杰时,他一脸倦容,原来,头一天晚上他刚刚熬夜处理了一起棘手的医疗纠纷。
在他面积仅十几平方米的调解工作室里,挂满了患者家属和医院送来的锦旗。江岸区辖区内医疗机构近200家,几乎每家医院负责人都有他的联系方式。
5年前,7个月大的患儿张某在某医疗机构住院就诊,晚上突然哭闹不止,家长找到值班护士后,要求详细检查查明原因。岂料当晚,值班的唯一一名护士因自身感冒发烧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孩子死亡。第二天,患儿家属大闹医院,要求巨额赔偿。
吴俊杰赶到现场后,一方面劝阻亲属的不理智行为,安慰平复家属情绪,另一方面积极查找问题,劝慰医护人员、建议换位思考,体谅家属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经调查和鉴定,该纠纷中医院方对事故负全责。
针对此事暴露出的问题,他建议该医疗机构每个科室值班至少要配备2-3名医护人员,减少管理中的明显漏洞。
“医疗技术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大部分老百姓缺乏医疗常识,往往无法用常识来判断。”在吴俊杰看来,当前医患纠纷日益突出,和医疗信息不对等,医疗服务不规范等问题有密切关系。
他说,辩证来看,公民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公民的每一个质疑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督促和帮助医院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经过大量的实践摸索,他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医疗案件调解的模式:一要会抓焦点,第一时间在纷繁错乱的线索中找到最核心的问题;二要善于倾听,倾听能够舒缓患者及家属的情绪,也能洞察矛盾背后的真相;三要学会在合适时机“破局”,让矛盾双方“面对面”“背靠背”,找到纠纷化解的平衡支点。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