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掉领带
2018-04-17 07:13:00 来源:长江日报

美籍韩裔艺术家白南准是当代装置艺术的先锋人物,不过他从小学的是音乐。据说白南准从小学钢琴,学得挺苦,可惜手指太短,钢琴老师建议放弃,他只好转向艺术。不过和钢琴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1959年白南准搞了个革命性的作品《行动音乐》,他拿着一把斧子把钢琴砸了个稀巴烂。台下的观众四散奔逃,但他自己认为,这就是音乐。

1960年,白南准在德国科隆举行的艺术展上突然跳下台,拿出剪刀,一剪剪下了现代音乐大师约翰·凯奇的领带。这一剪刀算是完成了一幅当代行为艺术的名作。多有名?2006年白南准去世,葬礼上,包括小野洋子在内的嘉宾纷纷剪断领带,扔进棺材,以表纪念。

恶作剧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隐喻:古典音乐、高雅音乐、先锋音乐、实验音乐林林总总,在台上,西装革履,端着架子,摆着脸子,挺着范儿,就像竖着第四堵墙,拉开和台下的距离。这时需要一个人跳出来,一剪刀剪去领带,扯开盛装,卸下历史里层层堆叠出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换上T恤,回归到凡庸、生活、世俗的一面,如田艺苗所言:“以一种更自然、更轻松、更直接的方式去接近音乐。”

自然、轻松、直接,其实是每个时代音乐的本来面目,古典也罢,先锋也罢,都是每个时代的流行音乐,只是时代过去了,时空的界线越来越明晰了,距离变成了隔膜,隔膜变成了敬畏,离我们越远的越封神,离我们越远的越脱俗。我们听惯了穷困潦倒的莫扎特,而忘了大受追捧而忘乎所以的莫扎特;听惯了和命运战斗的贝多芬,而忘了斤斤计较一分一厘稿费版税、数钱的贝多芬。世间的艺术,哪里有无俗的雅。文/周劼

(长江日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