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从湖北“落地”织起全国一张网
“我们要用自己的碗,来装自己种出的粮食。”当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家组成员、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专家刘经南院士,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北斗导航的高精度应用,原本4分钟的内容,讲了10多分钟,总书记听完频频点头,还打了那个比喻。
刘经南回来反复琢磨总书记的这个比喻,“这就是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大国,涉及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一定要能自主可控;一定要有引领性、原创性的科学技术,才能步入强国之列。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本事和杀手锏”。
粮食不光能种上,还得保证能收获。“在2012年北斗区域星座没有布设完毕前,我们就前瞻性地开展了湖北北斗地基增强工程性实验网的建设,解决北斗高精度和高可靠应用需求的‘落地’问题。”刘经南介绍。2013年展示给习总书记的,正是最新的试验情况,当时的北斗经地基增强修正,就能实现车道级的导航应用。
在国家北斗办统一领导下,聘请刘经南为首席科学家,从湖北试点,到全国铺开,现已建成包括西藏在内覆盖全国的1700多个基准站,实现了全国一张网。在刘经南努力推动下,全国已有约六成省份将原来各省建立的GPS连续定位服务系统,升级改造为北斗为主、兼容GPS的高精度实时定位连续服务系统。
刘经南说,用了5年时间,实现了北斗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目标。未来,伴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推进、电力网改造升级、5G应用的推广等,北斗还将“+”起更多行业,连通和带动起更多“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更高质量的高精度时空位置服务。
中国的北斗系统,不仅造福国民,还通过企业拓展,走入“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光谷北斗作为唯一将北斗系统成功输出海外的中国企业,已与泰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成为了践行北斗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领先者和排头兵。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