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人将树立新的质量观
2018-11-03 07:46:00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基础设施是主体,路桥是先锋。

刘自明透露了一个小故事。帕德玛大桥在前期设计时,承担设计的外国设计咨询公司就来到武汉与大桥局接触,“当他们知道我们自己打造的3500吨级‘天一号’运架一体船在中国的跨海大桥上显身手时,他们就按照‘天一号’的起重量和起重高度,量身设计了帕德玛大桥的钢梁重量和桥梁起重高度,可以说帕德玛大桥是为我们量身打造的项目。”

进入新时代,刘自明深感肩上更大的重任。“交通基础建设领域还有一些短板尚待补齐,还有一些领域需要开拓。”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刘自明对此高度认同,他认为,桥梁产品也需要满足老百姓对高品质的追求。“目前中国沿海岛屿之间的连通还不够,岛上的老百姓生活很不方便,这是我们未来桥梁建设的空间。”刘自明表示,琼州海峡通道、渤海通道、宁波到舟山的甬舟海峡通道等一批跨海峡通道有待建设,对中国建桥人提出新的挑战,不仅跨海里程更长,而且通航要求更高。需要通过联合科技攻关创新来攻克难题。

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中国的建桥技术发展已达相当高度,但还得承认我们离真正的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距离。“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重,学习国际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和标准,这对提升我们的发展质量非常有用。”

他提倡树立一个新的质量观。他认为如今建桥更多地是考虑如何建成“桥坚强”,但今后还要注重方方面面的需求,包括环保、航运安全、怡人、方便使用者等。现在一些大桥都会设计防撞设施,他认为这是被动防护。今后,在桥墩、桥梁上要设置传感器和雷达,对几公里外的行船进行警示,主动防护,才是高质量的发展。

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中国建桥者正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刘自明透露,在建桥领域,他的团队正在研究机器人取代人工,将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建造技术全面引入桥梁建造,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

从中国质量奖再出发,中铁大桥局必将再次完成能力的跃升和精神的成长。

(长江日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