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希从严治厂纪事
2018-11-26 07:52:00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十一月上旬,更大的质量问题暴露了!格里希突然发现,加工车间流水线上有几台缸体紧固水箱的螺孔违反了图纸规定,被钻穿了。他立即下令,停工检查。他亲自动手,一下查出了二百五十台。责令全部退工,并派专人监督,逐台复查。

有人不以为然:过去不都是这么干的么?又不影响性能,照样卖得出去!

“这简直是一场灾难!”颇有涵养的格里希顿时动火了:“决不能这样欺骗用户!我的目标是国际市场!”他把检验科长等“请”进了办公室,严厉地进行了批评。几天后,格里希提笔签署了命令,免去了总工程师和检验科长的职务……

格里希的“板斧”一砍而下,全厂震惊。人们再也不敢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了。

格里希规定:无论何人,都要严格遵守八小时工作制。他反复强调:上班不准松松垮垮、稀稀拉拉。七点钟上班并不是七点钟进厂,而是七点钟开动机器。七点钟进厂门,那不叫七点钟上班。

他曾列举他观察到的情况,当众算过一笔账:因迟开车、早关车,平均每人每天至少有七十分钟浪费掉了。全厂每天损失工时二千四百多个,一年合计就高达六十万个工时。他大声疾呼:“以后不能再支付这种不干活的工资了!”

“格里希,格里希,正是要‘革’‘你’的‘稀’拉作风呀!”职工们诙谐地议论着,也为有这么一位严格的厂长而自豪。

格里希治厂严,律己更严。

尽管已是六十五岁的老人,格里希仍然每天早上五时半起床,晚上十时睡觉,除简单的一日三餐,所有的时间都在工作,一天早上,他所住的饭店电梯出了故障,他到厂晚了二十分钟。一进厂门,他便请门卫记下他的厂牌号和迟到的时间,并严肃地声明:“我不能例外!”

“工厂是你们的,也是我的!”格里希满怀深情地向青年们说道:“我把我自己当作中国人来看待——我是中国人!”

通讯员刘嘉杰长江日报记者黄启疆

原载于《长江日报》1984年12月12日一版

(长江日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