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归元寺、古琴台、东湖,这些曾被称作上世纪90年代武汉旅游的“三菜一汤”,如今,武汉要谋划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近年来,地处华中地区的武汉,正逐渐由过去的旅游“过境地”变成“目的地”。
全域旅游有哪些短板要补?有哪些工作要做?发展的方向在何处?2018年9月29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一场关于“优化旅游供给,推动武汉全域旅游大发展”专题询问如期举行。
当天,常委会11位委员、2位市人大代表共询问13个问题,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和市政府9个职能部门、4个区(功能区)认真应答。
如何打造体现武汉特点的、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核心旅游产品?龟山风景区资源碎片化、分散化问题如何破解?黎黄陂路、吉庆街,武昌区的昙华林、户部巷等,如何打造成全国文明的、创意的特色街区?专题询问现场,询问人选择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交通服务、乡村旅游、旅游品质的提升等问题展开。
为使审议和专题询问更有针对性,市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经过近半年时间深入调研,全面收集我市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并深入一线实地明察暗访,反复研究,提出了参考题目,还多次上门与询问人沟通,听取意见、反复调整。
“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效果很好,整个专题询问的质量很高。”参加专题询问的询问人如是说。
列席专题询问的某旅游企业负责人说:“询问的问题切中要害,针对性强,有‘火药味’;应询人回答思路清晰、举措明确,让人看到,武汉旅游工作发展大有希望。”
当天的会议还听取了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武汉市旅游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表决通过了《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大发展的决议》,讲品质、重特色,推动武汉全域旅游事业发展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