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着西装、手执玫瑰,妈妈们穿着纱裙,在一曲《爱的华尔兹》旋律中翩翩起舞,舞步有些笨拙,但母子间温暖的笑容和涌动着的爱意感动了现场所有人……这是江夏区特殊教育学校2019年新春文艺汇演上的一幕。孩子们牵手、拥抱、合作、欢笑、掌声,交织成了一首属于他们的新年欢歌。该校校长王桂梅也数次被孩子们的精彩演绎打动,眼眶湿润了。
像这样的文艺汇演,学校每年要举办数次。孩子们从一开始胆怯紧张,到自信地展示自己,喜欢听到鼓励的掌声。王桂梅和她的教师团队虽费尽心思,但也感到成就感满满。而这只是该校推行融合教育的缩影。
江夏区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对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近两年来却招收了85名普通学生。他们和114名特殊教育学生同享一座校园,每天一起做游戏,不少课程甚至一起上。身处其中的普通学生、特殊学生、家长、教师都觉得自己受益良多。这所学校因而被称为武汉“普特融合第一校”。
王桂梅在江夏特校已经工作23年。在她心里,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并无什么不同。很多人觉得智障孩子什么都不会,但在她眼里,只要找到好的方法,这些孩子可能什么都会,绝不是“二流学生”。2017年,该校承担了组建省特奥游泳队去北京参赛的任务,但绝大多数特殊孩子连水都没下过。王桂梅和她的教师团队没有放弃。每天傍晚,老师们都会带着学生去武汉体育学院训练,风雨无阻。训练后,学生们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身体综合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最终,学生赵益晨、陈添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特奥游泳比赛,分获金牌两枚、银牌两枚。“这再次让我们坚信,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一切皆有可能,人的潜能无限。”王桂梅说。
融合教育怎样“融”?怎样让普通孩子接受与理解?怎样让特殊孩子感受到尊重与爱?王桂梅和她的教师团队一直在思索和探索。该校融合课程资源丰富,将经典阅读、趣味数学、舞韵瑜伽、音乐欣赏、手工制作、美工绘画等社团活动设置为融合教育课程,采取走班制形式,让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共上一节课,让普特班的学生融合得更彻底,效果显著。
长江日报记者杨枫通讯员陈克茂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