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须
2019-03-26 08:09:00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1979年,还是新兵的徐贵祥,上了前线,一边打仗,一边拼命写小说。记者问他,在那样紧张的战争环境里,是什么动力支撑你创作?徐贵祥说,是因为怕死。不是畏惧战斗,而是担心突然阵亡。前线有很多故事,战友之间丰富的感情交流,战场上深刻的生命体验,我必须争分夺秒地把这些东西写出来。

那时候,和他同样在前线的还有已然是军旅作家的徐怀中,徐怀中也在拼命地写,想法也和徐贵祥惊人一样:我的这些文字,是为在战争中失去生命者和苟活至今的人,保留下来的他们彼此相通的一线信息。

30多年后,徐贵祥担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他的责任是让文学系重新焕发“徐怀中时代”的光芒。

一个人能命名一个时代,在于作为文学系的老主任,徐怀中亲手缔造了一个文艺繁荣的时代,也是军事文学教育的辉煌时代,不到十年的时间,军艺文学系就培养出莫言、李存葆、柳建伟、麦家、江奇涛、王海鸰、陈怀国、石钟山、王久辛、殷实、衣向东……一支支精锐的文学部队,奔赴中国乃至世界文坛高峰。

徐贵祥也是其中的一员,他回忆自己20世纪80年代末考入军艺文学系感受到的徐怀中式教育:四面来风不拘一格。老师很少,更多地讲文学观、价值观,文学的人烟味、地气,在技术层面,讲得不是太多。与其说老师在讲,不如说营造氛围,大家写作兴趣很高,以写出好作品为荣……最重要的是坚定信念:军事文学从此和我有关了。

这种教育,不是训练出科班与业余的区别,而是找到文学的使命感和价值。徐贵祥的文学创作无师自通,是土生土长的业余作家,但在这里并没有方枘圆凿地改变自己,而是自由生长,“在生活经验中感悟文学的真谛。”

真谛,用徐怀中的话说,哪怕是军旅作家,要描绘的也是深扎在泥土中文学的根须,而非仅仅是战争的树冠。

文/周劼

(长江日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