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态保护修复利用初现成效
2023-02-10 09:38:00 来源:长江日报

每年冬季,西伯利亚的候鸟会不远万里来到武汉府河、沉湖等地,武汉丰富的湿地资源可让它们安心觅食,在此度过一年中安逸的两三个月。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学党看来,2022年有些不同,城市对湖泊湿地的保护、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让“鸟不怕人”了。鸟的种类也在增加,连全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也在武汉安了家。

自国家机构改革后,武汉探索全新的生态保护机制,提出将以“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工作思路,在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下,系统性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并在机构管理上加以创新。2021年3月武汉召开第一届生态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成立“武汉生态保护和利用规划产业设计联盟”,众多跨行业力量“聚指成拳”为共同建设生态武汉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

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越来越多生态成果进入公众视野。运用大数据成果,全域全要素“生态资源现状一张图”摸清武汉的生态家底;百里长江生态长廊将武汉最具魅力的滨江资源统筹考虑,一廊十片融古今,览尽长江七彩卷;中法生态示范城依据生态格局统筹生产生活布局,展现出人居价值的新图景;龙阳湖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开展岸线整治、水环境提升、林地修复,打造成为城市滨水公园;以灵山废弃露天矿山修复为代表的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充分考虑了生态功能、开发利用、产业发展等需求,将历史遗留废弃的矿山土地“变废为宝”,已成为武汉的新晋网红景点;修复中的将军山尝试政府、市场、企业等多方共建共治的新型修复工作机制,生态环境“共保共育”的力量在催生“共治”魅力。

下一步,我市还将由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构建平台、统筹协调,市直各部门和各区政府按照分工细化任务要求,推进区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及详细规划编制,推出一系列精品生态项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