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记者王谦通讯员李立欧阳苾蕊
2月10日是武汉公交1路94岁“生日”。2月9日,几位老乘客和车迷相约来到公交1路起点站双墩站,讲述与该线路的故事。一位老乘客还捐赠了自己改装的1路公交车模型,让更多人了解公交1路的历史。
■老乘客花10多天改装车模
还原1路公交车老模样
公交发展史是城市发展史的一部分。1929年2月10日,公交1路开线,武汉人第一次坐上公共汽车,这也是华中地区第一批公共汽车。开行94年来,公交1路更换了19个车型。
2月9日,在公交1路双墩站调度室,该线路“70后”老乘客郑亮带来一个“扬子江牌WG661”公交车模型,1路线长邹少雄代表线路接受了捐赠的车模。郑亮介绍,这款车是16米长的铰接公交车模型,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在公交1路上线运营。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车模小巧精致,制作的每一处部件栩栩如生。“这款车比较长,容纳乘客多,当年大大缓解了市民‘乘车难’问题。10年间,公交1路沿线很多乘客乘坐这款车上下班,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郑亮说,读小学、中学时,他也是乘坐公交1路这款车上学、回家。
去年底,喜欢网淘的郑亮在网上发现了这款车模,一眼认出是公交1路的老车型,当即买下。随后,他花了10多天对车模上的局部标识进行手工改动,包括线路号、自编号、车牌号等,改成武汉1路公交车的样子。
“车模上的车号牌宽10毫米、高2毫米,贴合时如果掌控不好,就容易扯破。”为了实现完美还原,郑亮精心测量尺寸,在电脑上对比字体和字号、色差,选择黏性强的水贴胶纸打印出来,将车模上外地公交车的线路号、自编号、车牌号用砂纸和打磨工具一点点磨去,还不能伤及周边的油漆。打磨完成后,他把水贴上的武汉1路公交车线路号、自编号、车牌号整齐地剪切下来,放在水中浸泡,使贴膜与底纸分离,然后用小镊子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贴合到模型上。为确保复位精准,他又用细头小棉签轻轻按压、移动、覆盖,使之完全贴合,最后用太阳灯烘干。
“我网购车模花了400多元,买改造材料只花了几十元,但过程很费神。”郑亮说,了解到公交1路将迎来94岁“生日”后,他决定把车模捐赠给线路,让更多公交司机了解这条线路当年的历史。
■1路公交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车
老乘客点赞服务细心周到
2月9日,车迷王先生带来了上世纪50年代的1路公交车老照片和多年来与公交1路相关的报纸报道,与大家分享。老照片摄于1955年,显示的是汉口中山大道和江汉路交会处的1路公交车模样。“我觉得这张照片很有纪念意义,这次把它带来分享也是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公交1路的变化。”
公交1路老乘客、武汉市收藏家协会会员、66岁的“武汉公交通”袁厚翔说,公共交通发展历史是一座城市发展历史的一部分,公交线路的延伸也是公交服务的延伸。
据悉,最早时,1路公交车从六合路开往硚口,设站16座,线路全长7.5公里。当时,为了让公交车行驶方便,民生路作了全面改造,建成当时武汉三镇首条先进的城市道路。当年,约41万名市民乘坐1路公交车“尝鲜”,“慢走快走,一天走不出汉口”由此成为历史。
64岁的老乘客胡全志说,30年来,他一直乘坐1路公交车。这些年,从没有空调的车辆到冬暖夏凉的空调车,再到现在的新能源车,乘客乘坐越来越舒适。1路公交车司机的服务越来越细心、周到,面对乘客的问询都是有问必答。他举例说,有些老年乘客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导航,35岁的公交1路司机詹浩为此熟记线路周边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的换乘方式以及7家医院、13所中小学对应的公交站点。碰到乘客咨询下车站点,詹浩能一口答出,成为乘客的“活导航”。
公交1路线长邹少雄介绍,现在的1路公交车由建设大道双墩驶向芦沟桥路胜利街,线路全长12.75公里,上行设站19座,下行设站20座,途经中山大道、解放大道等汉口最繁华的路段。
“公交1路深受乘客喜欢,离不开自身的蝶变。现在,线路21辆车全是2021年更新的新能源空调车,乘客乘坐舒适。”邹少雄说,线路定期开展礼仪和普通话培训,员工经常交流学习,传承老一辈公交人“乘客至上”的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