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用木作技艺传承非遗文化
2023-02-24 06:01:00 来源:长江日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江城武汉,三镇隔江相望,在浩荡的长江上通过建造形态各异的桥联系了彼此。新学期,江岸区长春街第三小学将木作知识融合学科知识,开设以“武汉的桥”为主题的木工坊社团活动,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木文化的魅力和动手创作的乐趣,传承工匠精神。

该校负责木工坊社团的王丹老师介绍,学校在建校之初就开设了木工坊社团活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活动课从江与桥的历史开始,指导孩子们用木材与废旧纸盒结合,打造武汉的城市版图,用颜料和彩笔在完成木工部分的同时,把“纸壳城市”的变迁也呈现出来。作品展现武汉的过去与未来,从民国时期的各国租界到如今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场馆,从充满钢铁气息的工业区到风景秀美的生活区,从有烟火气的老房子到科技感十足的新房子,带领同学们了解武汉的变迁与成长。

记者在现场看到,制作过程中,由学生自行选择制作的城市板块,小组成员分工后,开始进行底板绘制,用颜料勾画出两江三镇的城市版图。接下来,用木工复刻桥梁的造型,严谨把控尺寸与比例,再在纸盒上创作城市建筑、丰富城市版图,营造工业区造船厂的生产景象。最后,设计装点出江滩公园的休闲氛围与江面船来船往的货运场景。

“老师在活动课上不仅讲解了武汉的桥文化,还告诉我们如何制作桥梁,整个过程严谨充满挑战,是非常有意思的体验。”三(1)班学生胡俊彦兴奋地说。

二(1)班学生汪玥辰说,她参加了制作过程才知道,每一座梁架、每一个零件都需要提前设计并深思熟虑,看见自己和小伙伴们一起能做出这么大的作品,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妈妈也被她们的作品震惊了,十分期待学校后期的创木课程。

“木工坊社团陆续开设更丰富的主题活动,如鲁班锁、孔明棋、弹弓、木屋搭建课程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不但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自信心,还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春街第三小学校长文小勇表示,做木工的过程其实也是育人的过程,学校开设木工坊社团,不仅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严谨学习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能增强少年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将不断积极为孩子们提供创造实践的环境,让他们用双手去学习、去实践,创造心中的美好未来。”

(长江日报记者向洁通讯员胡蕴芬)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