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斌
在罗马城里,有一处鲜花广场。这里不是像罗马广场那样的行政中心和宗教中心,没有那样的辉煌和严肃,而是一处商业和民间文化中心。古代时,周边街道均被指定经营某一种生意,如弩匠店、保险箱工匠店、制帽店、锁匠店和裁缝店,还有大量的旅馆和商店。这里还是一个繁荣的每周交易两次的马匹市场,每天早晨都开辟为蔬菜和鱼类市场,古代的喷泉“汤碗”(laTerrina)一度用来饮牛。如今,鲜花市场依然热闹非凡、五彩缤纷,咖啡馆、饭店、画廊和广场中间的出售水果、蔬菜和肉类的小摊,人流如潮,充满了欢乐的生活气氛。到夜晚,鲜花广场又成为受到各国年轻人欢迎的聚会场所。
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尊青铜雕像,布鲁诺身披长袍,双手交叠在一起,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头颅高昂,目光坚毅地注视着前方。在铜像的基座上,镌刻着布鲁诺的话:
在真理面前我半步也不会退让!
几百年前,布鲁诺就是在这座鲜花广场上英勇就义。鲜花广场,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美丽,而是人类文明历史上一个巨大悲剧的现场。
1600年2月17日凌晨,罗马塔楼上的悲壮钟声划破夜空,通往鲜花广场的街道上站满了人,僧侣们手中的几十把燃烧着的火炬显得杀气腾腾。宗教裁判所的刽子手们把布鲁诺用铁链绑在一根高高的柱子上,特制的钳子夹住他的舌头。脚下的干树枝点燃了,一根长长的杆子把耶稣受难像向他伸过去。他的眼睛炯炯发光,愤怒地转过了脸。他以罕见的勇敢精神迎接死亡,他确信他的理想将取得胜利,他知道:英勇地死去将圆满完成英雄的一生。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宗教裁判所烧死了为真理探索奋斗一生的诺拉人布鲁诺,但阻挡不住人类文明的前进步伐,人类是经过火刑架飞向宇宙的。
布鲁诺(GiordanoBruno)总是自称诺拉人,他出生在那座时而宁静壮美、时而严厉可怕的维苏威火山脚下一个叫诺拉的小城。虽然他多年漂泊异邦,但一直对故乡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并把自己创建的新哲学叫作诺拉哲学。
布鲁诺家境贫寒,是当地的一位神父教会了他读书写字。他很聪明,而且勤奋好学,对在《圣经》里读到的故事以及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感兴趣。大约在11岁的时候,他从小城镇的寂静郊野来到热闹繁华的大都市那不勒斯,在一家私立学校里学习。在这里他学习了逻辑、论辩术等课程,还参加了当地人文主义者团体的活动,受到他们的强烈影响。但是,当他需要接受进一步教育的时候,昂贵的学费使他对大学望而却步。对他来说,要想继续读书,唯一的一条道路就是进修道院。他知道在修道院里不愁吃不愁住,有藏书极其宏富的图书馆供他使用,有学问高深的人来当他的导师。但是他对僧侣素无好感。
正在他犹豫之际,一件偶然的事决定了他的命运。一天,布鲁诺参加了圣多米尼克修道院的学术辩论会,会上一些名教授展开了学术论战,他们时而引证托马斯·阿奎那,时而引证亚里士多德,能言善辩,口若悬河。这些穿白袍的僧侣,他们的思辨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他们对原著的娴熟,论证的严谨,辩术的高超,使青年布鲁诺瞠目结舌,五体投地。这次内容丰富的哲学辩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迷人的难于攀登的学术世界对这位求知若渴的青年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1555年6月15日,17岁的布鲁诺成为那不勒斯最大的多米尼克修道院的见习修士,并起了道名乔尔丹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