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记者戴小河)记者10日从中国石化获悉,我国首条“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
《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是国家能源局今年3月印发的,旨在细化落实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和五年期油气发展规划管道建设任务。
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说,“西氢东送”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管道全长400多公里,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大力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错配的问题,对今后我国跨区域氢气输送管网建设具有战略性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升级。
“管道一期运力10万吨/年,预留50万吨/年的远期提升潜力。同时,将在沿线多地预留端口,便于接入潜在氢源。”马永生说,今后中国石化可依托“西氢东送”管道建设支线及加氢母站,助力京津冀氢能走廊的构建,助力京津冀地区“双碳”目标的实现。
马永生表示,这一工程将为我国西部地区绿氢跨省市应用提供示范解决方案。绿氢是指通过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制造而成的氢气,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内蒙古风、光资源丰富,发展绿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更高效便捷地把内蒙古乃至我国西部的绿氢运送到东部市场需求旺盛的区域,一直是制约绿氢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输氢管道可以实现大规模、长距离输送氢气,并且兼顾经济性。中国石化已经在内蒙古布局了鄂尔多斯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并规划在乌兰察布市建设大规模绿电制绿氢项目,通过建立风光发电—绿电制氢—氢气管输—炼化与交通用氢的一体化氢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全产业链示范布局。”马永生表示。
链接>>>
■“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
自新疆轮台县塔里木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库尔勒、吐鲁番、鄯善、哈密、柳园、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宝鸡、西安、洛阳、平顶山、信阳、合肥、南京、常州,上海等地区。东西横贯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9个省区市。
2000年2月国务院第一次会议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2004年,西气东输工程建成投产。
截至2023年2月22日,“西气东输”总里程已超2万公里,输出气量累计突破8000亿立方米,途经城市400座,服务人口近5亿。
■“西电东送”
白鹤滩—浙江特高压工程,跨越山海,联结西东,将清洁水电从白鹤滩源源不断送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包括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两条特高压工程。
该工程西起四川布拖县,东至浙江杭州市临平区,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5省市,线路全长2121公里。只需7毫秒,白鹤滩水电站发出的清洁电能就可“闪送”至2000多公里外的华东地区。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22年12月30日竣工投产;此前,2022年7月1日,白鹤滩—江苏工程已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一年可东送电力300亿千瓦时,约等于1250万个家庭的年用电量。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