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风和日丽。在武汉吴家山站,中欧班列鸣笛出发,奔向德国杜伊斯堡;在阳逻港,装载375个标箱的班轮,伴随滔滔长江驶向韩国釜山港;在天河机场,航班装载105吨货物飞向曼谷。
1957年,新中国的重大工程,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京广铁路在武汉贯通,形成中国纵贯南北的大动脉。
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起,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铁路枢纽、武汉航空设施,不断崭露新颜。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国内航线——天津经汉口到广州、天津经汉口到重庆两条航线于1950年8月开航。武汉,恰恰在这两条“空中走廊”的交会点上。
改革开放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机遇。对外开放格局由沿海扩展到沿江,由沿边推进到中西部。武汉被国家确定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1980年,武汉水运口岸对航行国际航线的国轮开放,武汉开始从长江走向世界。
1995年武汉天河机场建成启用,两年后对外国籍飞机开放,武汉又从空中跨出了国门。如今,从武汉出发已可抵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航线网络实现五大洲全覆盖。
步入新时代,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构件,中欧班列(武汉)2014年开始常态化运营,从吴家山中心站始发,向欧洲、中亚等40个国家、110个城市辐射,促进了中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
2014年武汉开通至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盟四国航线,2019年武汉开通日本直达航线。
2017年,武汉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一期基地启用,项目一边连接中欧班列、一边通江达海,成为中国中西部走向世界的门户枢纽。2021年,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二期工程开通,武汉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功能更强。
前不久,湖北省印发《湖北省口岸现代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将开通国内国际航空货运航线50条,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达600万标箱,机场国际及地区通航点达80个,中欧班列(武汉)开行列数达到2000列,武汉枢纽作用将更加凸显。
从我国第一条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在武汉贯通至今,“九省通衢”武汉从中国南北连接点进阶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交会点:空中畅达五洲、水运直达东盟、陆地连接亚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