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少先队员是党和国家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作为武汉市光谷第二十六小学中队辅导员,我在教育教学和少先队工作中始终坚持引导少先队员阳光向上、自信乐学,扎根于经典的教材和丰富的实践中,红心向党,育德育才,争取把少先队员培养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活动搭建少先队育人阵地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实践育人是少先队组织的特色。在少先队工作中,我们一贯以丰富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我们号召少先队员们开展“动感中队”的创建,大家兴致勃勃地设计口号、篆刻队徽、编唱中队歌等,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红领巾小书虫”活动中的“悦读分享会”“读书漂流会”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红领巾小百灵”活动中孩子们自编队歌并请音乐老师一起谱曲;“红领巾小主人”活动中孩子们踊跃报名,每人认领一个班级管理小岗位,人人有岗,人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红领巾小创客”活动后,队员都爱上了编程,王梓帆同学还在全国NOC编程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经过一系列活动的洗礼锻炼,队员们都收获满满,中队被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优秀动感中队”。
■以实践拓展少先队活动载体
我们以“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实践活动为统揽,借助队会和主题班会强化劳动教育、国防教育、法治教育、少年科学院等品牌活动,借助校内外互为补充、有机联动的少先队实践教育体系开展活动。在春暖花开之时,中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和烈士陵园扫墓活动。少先队员们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在一次次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国家荣誉感和奉献幸福感。在阳光明媚的“六一”前后,中队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活动,队员们主动化身“啄木鸟”去社区寻找错别字、利用周末时间与父母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献爱心、做好事,队员们在活动中成长,童怡铭同学被评为东湖高新区“美德少年”。在线上学习期间,我们组织队员通过手抄报、感恩“逆行者”征文等形式,以文字的力量鼓舞疫情期间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借助语音和录制小视频的方式向同龄人送去疫情期间的问候与祝福。
渐渐地,我和队员们的实践与成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2018年12月,我所带的中队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称号。
■以爱心构筑少先队情感温巢
教育的温度在爱与责任,少先队工作的核心是身为少先队员的学生。我深知没有温度的教育很难激发少先队员全部的热情,于是,我将对学生的爱心作为构筑少先队情感的温巢。在日常活动中,除了以“人人有岗”和“阳光银行”的特色活动让少先队员们储蓄好习惯,铸就好品质外,更关注他们情商的培育。
在一次毕业研学活动中,有一位叫小童(化名)的少先队员在景点丢了一百多元钱。考虑到他离家千里,又丢了钱心里着急难过,我便决心帮帮他。我先是询问了他遗失的地点,丢失的金额,具体的币值是多少,有什么特征等,一边请学生带他寻找,一边召集所有学生,告知了小童的困境和自己的打算,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后,便组织了所有学生演了一场戏。
我按照小童丢失的币值凑齐了钱,卷成小童丢失前的样子,特意放在他遗忘的防晒服下沿。接着,再请所有队员佯装出去找,最后悄悄带小童自己找到丢失的钱。为确保不露馅,我还特意与所有人约定保密,以免小童和他的家长得知后有心理负担。
最后,小童快乐地完成了毕业旅行,我也借这次活动引导队员们如何有温度、有智慧地帮助他人。
作为始终扎根在一线的少先队工作者,我相信从自身做起,做好榜样与示范,奋进成己,奋力成人,用行动在家长学生心中站成一面旗帜,少先队员们也会如同向阳花木,欣欣向荣,进而将桃李春风送入更多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