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前预报哪里容易内涝
2023-05-20 04:03:00 来源: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讯(记者施政通讯员金麟)5月16日,武汉市气象局透露,依托该局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全市已经先期完成55个自动气象站的建设任务。这些自动气象站分布在蔡甸千子山经济产业园、新洲道观河水库、武汉经开区喜鹊湖、江夏金口花园等地点,均属于武汉气象灾害风险普查中标注的人员集中、风险敏感度比较高的区域。

武汉市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是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行业部门调查,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的致灾调查和评估、风险评估与区划等,形成数据类成果27248条、图件类成果1276张、报告类成果16份。两年来,在市普查办(市应急管理局)的统筹指导下,武汉市气象局通过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全面获取了8类气象灾害致灾因子信息、特定承灾体致灾阈值,构建了气象灾害危险性基础数据库,编制了气象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划图,这对于我市编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强化灾害易发区及高风险区气象监测、防范化解气象灾害风险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结合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2022年至2023年3月,武汉市气象局在全市已完成多个自动气象站新建和专业气象站站址踏勘,7个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和6个地基遥感垂直廓线观测系统选址已获批复。“全市自动气象站平均间距不大于6公里,中心城区气象站平均间距不大于3公里,建成布局科学、立体精密、智慧协同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市气象局工作人员介绍。据了解,武汉打造的气象立体监测网将于明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针对我市气象灾害高风险区,气象部门重点开展短临预警关键技术攻关,建立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智能识别模型,实现了逐6分钟滚动制作0~2小时雷达回波外推预报,明显提高了灾害天气预警准确率和预警提前量。“比如说暴雨,以前全市所有地方都是一个标准:连续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上。而有了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之后,我们就知道哪里容易内涝,哪里容易产生致灾点,从而优化预警指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