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在现实世界的各个领域中,对人们的生活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生活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数学团队通过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数学建模的意识,进而提升综合能力。
■让“数学日记”
成为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大家都知道日记来源于生活,“数学日记”亦是如此。以最常见的逛超市为例:一年级的学生走进超市,可以从不同视角,将超市物品陈列、商品价格,预购买的商品单价、数量、金额做记载及描述。起初可能像记“流水账”,但请不要放弃,通过逛超市的实践活动,学生能真正了解到人民币的用途、购物的方法,同时体会到要珍惜父母的辛苦付出。
再如马上要放暑假了,部分学生会和家人、伙伴出外度假,那么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安排任务,如:了解火车、飞机的班次,起始时间、路程长短,将吃饭、住宿、车票、门票、购物的费用进行统计,制作成统计图表,并合理分析下次旅行可以怎样改进和完善;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孩子,不妨引导其写一写《一月进球统计》的“数学日记”等等。
当然,“数学日记”的要求也需要随着孩子们认知能力的增长提档升级。学生中不乏一些“就地取材”的高手,比如:三年级学生在过长江大桥时,发现自己家车牌尾号与过桥当天单双日之间的关联,联想到一年里是单号日多还是双号日多?然后,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四年级学生学习了平均数后,结合数学知识,运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写下了购买什锦糖的盈亏;五年级学生在饲养巴西龟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分数……
从这些故事中不难看出,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发现和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积极思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最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数学日记”如何写好写妙?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可以从操作活动、数学思考、数学问题解决、现实生活、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去捕捉数学日记的素材,形成“数学日记”。那么,如何行文,如何描写呢?先看一篇“数学日记”节选:
我们一行9人从雪乡外徒步穿越归来,正排队等候再次进入雪乡大门。检票员说:“请出示门票,并再次确认对应指纹!”我们一下子慌了手脚,着急地说:“票不是买过了吗?”检票员说:“必须再次出示门票,这是规定!”票呢?“在我这!”导游快步走上前来,从口袋里掏出9张票,随即他拿出一张票示意让我先进,我高兴地在检票感应器上摁下指纹,没想到“滴滴”两声,感应器居然说道:“请重新验证指纹!”这可怎么办好?原来一张票对应一个指纹,第一次通过检票口时感应器已做好记录!但现在导游已把9张票弄混了,根本分不清哪张票对应我们哪一个人的指纹。
糟糕!这不是出现了数学中的握手问题吗?于是,我赶快计算,当从第一张票出示到最后一张票时,第一个人至多要摁9次才能进入;第二个人至多要摁8次;第三个人摁7次……最后一个人摁1次。“9+8+7+6+……+1”正好是一个等差数列!(首项+末项)×项数÷2=45(次)最糟糕的结果,我们一行9人一共摁45次,才能全部通过!
不得不说这是一位聪明又机灵的小作者,他非常善于挖掘数学知识,聪明地将生活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所以,一篇好的“数学日记”,首先要有真实的生活情境;其次在行文时要有让人眼前一亮、会心一笑的亮点;其三要能迅速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能用数学的语言来说理,体悟到数学的价值;最后,结尾要留有余味。
■分享“数学日记”让功效最大化
通过写“数学日记”,加深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拓宽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空间。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己的心里话、学习后的反思写到日记里。教师则针对各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回复及帮助,这样不仅解开了每个学生心里的疑团,而且能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多么关心他,激发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数学日记”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使每位学生体验到欢乐与成功。当学生写出“数学日记”后,教师适时根据文章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如:“你会把所学的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了”“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有自己的想法”等,拥有这些鼓励,学生会更加自信。其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数学日记”,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信息,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