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毒品藏得深,警惕远离损友“坑”
2023-06-21 04:05:00 来源: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记者陈勇通讯员邱实

在“6·26”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之际,6月20日下午3时30分至4时30分,大武汉客户端“周二之约”问法官专栏邀请法官杨毅做客直播间,与大家交流如何拒绝毒品,健康生活。

杨毅现任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其所在部门目前主要负责全市法院涉黑涉恶案件、涉众案件、职务犯罪、毒品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等大要案的审理及相关案件的调研、指导工作。

■新型毒品害人不浅

直播中,多位网友提问,什么是毒品?什么是新型毒品?现在有哪些新型毒品?

法官告诉他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2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根据公安部的信息,我国目前已列管449种麻醉品、精神物质,是世界上列管毒品最多、管制最严的国家。

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长期服用极易成瘾,并对身体机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因其滥用多发生在娱乐场所,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假日毒品”。

其品种主要有:冰毒,俗称“大力丸”,纯品像冰糖,大量吸食易引起暴力;摇头丸,人工合成毒品,吸食后头会轻微晃动,极易成瘾;麻古,加工后的冰毒片剂,外观和摇头丸相似,吸食后令人兴奋,损伤心肾肝脏,甚至致死;“奶茶粉”,呈白色粉末状,常用条状奶茶袋包装,与各种饮品混合后口味不变,迷惑性很强;“卡哇潮饮”,滥用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头痛、反射作用丧失,严重的会导致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笑气,过量吸入,会导致肢体麻木,无法站立,甚至瘫痪、死亡;“阿拉伯茶”,像茶叶,迷惑性强,口感苦涩;“浴盐”,吸食后会让人陷入幻觉,失去理智,攻击他人;除此以外,还有“跳跳糖”“红冰”“致幻蘑菇”等隐蔽性、迷幻性极强的新型毒品。

■提高警惕远离损友

有网友问,吸食毒品有哪些危害?对此,法官结合自己多年办案经验,从对身心、家庭、社会等多个维度的危险进行了解答。目前,已知吸毒引发的并发症有:营养不良损害呼吸道,易患各种性病、感染性疾病,损伤血管,损害神经系统,造成性功能障碍,精神病症状,肾脏疾病,艾滋病。

吸毒者毒瘾发作时,大都会不顾廉耻,丧失自尊,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极易出现压抑郁闷、悲观绝望、恐惧多疑,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难以回头。

一人吸毒,全家遭殃。家庭中只要有一人吸毒,这个家庭就会失去往日的宁静、和谐、幸福和快乐;吸毒需要大量的金钱去购买毒品,大多数家庭都难以承受。

吸毒极易诱发犯罪,影响社会稳定,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为了维持吸毒,往往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行以贩养吸、贪污、诈骗、盗窃、抢劫、凶杀等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吸毒者失去正常人应有的道德观念、伦理准则和是非标准,自私、冷漠、精神空虚、人格低下,毫无自我约束能力,沉溺于毒品感官刺激之中,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人的灵魂。

有网友请教,毒品危害这么大,我们该如何拒绝、抵制毒品?法官建议,首先要洁身自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去酒吧等场所,不该碰的坚决不碰,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毒品。其次要提高警惕,慎重交友,不能意气用事,发现身边人吸毒要及时劝阻,无计可施时应当向公安机关求助。第三要积极参加禁毒宣传活动,深刻认识毒品对于个人及家庭的危害性,增强防毒意识。最后要永远不要有第一次!拒绝尝一口的诱惑!切莫贪一时满足,而毁一生前途,一次吸毒,终身戒毒。

直播结束后,杨毅法官将作为轮值法官继续留在专栏在线答疑两周。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