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的精彩
2023-08-01 04:05:00 来源: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公元1—2世纪,欧亚大陆的两端出现了两个可以匹敌的伟大帝国。

欧亚大陆西部,罗马帝国的扩张北起英伦三岛、日耳曼平原,南到撒哈拉沙漠,东至美索不达米亚。

欧亚大陆东部,后汉王朝的控制范围北抵蒙古北部草原,南达中南半岛中部热带地区,并影响着中亚的大部分地区。罗马帝国的疆域超过450万平方公里,后汉王朝疆域大约375万平方公里。

这两个遥远的政权通过陆运与海运相互交换商品,从东方运来丝绸,从西方运来玻璃。但是它们并没有深入接触,彼此之间知之甚少。“罗马城将统治扩展到许多不同民族,然而汉帝国的核心是自我持存的中华文明。”

这是澳大利亚学者张磊夫著《洛阳大火:公元23—220年的后汉史》的开头几句话,表明了他对这段历史的敬意。他坚持将定都洛阳的汉王朝称为“后汉”而不是“东汉”,其原因之一是遵循《后汉书》等历史文本的固有称呼;原因之二则是,他认为东周不如西周,东晋不如西晋,这两个东部继承者似乎是“西部前身”的弱小版,可是“后汉完全可以和前汉相匹敌”,所以他不愿以“东汉”之名称呼他专注研究的这个王朝。

《洛阳大火》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对历史资料、学者研究、考古发现的融会贯通。比如说到汉安帝时期邓太后掌权,作者根据《后汉书·皇后纪》的记载“七尺二寸”,推断邓太后身高166厘米,这一高度在今天的女性当中也不多见;又引用当代研究数据,汉朝男子的平均身高为162厘米,得出结论,邓太后身材高大、朝堂上颇有威仪,这似乎有利于其影响臣下。

而最能体现作者把握史料能力的,莫过于对后汉豪强势力兴起的分析了。当年我的中学历史课本上说过,东汉的一大特点是地主豪强大批出现。而《洛阳大火》首先分析了后汉的人口和土地状况,认为佃农占一半人口,地主占有三分之二土地,发展趋势则是大农庄不断扩大,穷人越来越依附于地方上的大家族,“他一旦从富裕的邻居借钱,就有可能丧失抵押品赎回权”,于是逐渐沦为地方大族的佃户,为其提供各种服务。这些大族并无显赫的门第,为了彰显财富和势力,往往会建造宏伟的陵墓和祠堂,辅以精美的艺术装饰,公元151年修建的武梁祠就是其代表作。《洛阳大火》在此用多幅插图介绍了武梁祠的出土文物。地方豪强鼓励发展乡村武力,于是出现了一批所谓的“游侠”。

从经济到政治,从文化到司法和伦理,历史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洛阳大火》对“豪强兴起”的分析可谓精彩。

《洛阳大火》这个书名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后汉认为自己属于“五德终始”的“火德”,“火”彰显权威;另一方面,都城洛阳的火既是它衰落的标志,也是衰落的原因。

公元185年的春天,皇宫中的南宫发生火灾,3座宫殿被烧毁,汉灵帝想出各种点子来搞钱修缮。首先是增加赋税;而后命令所有州刺史、郡太守在上任之前交一笔“修宫钱”,其中太守要交两三千万钱,有的官员抗命不交这笔钱。这还不算,朝廷要求各地向洛阳运送上好的木材、石材,派去点验的宦官常常借故木材、石材不合要求,强令折价贱卖转手获利,从中大捞好处,很多木材积压腐坏。

与此同时,包括黄巾军在内的各种起义造反此起彼伏;在众多内忧外患之中,后汉王朝走到了公元189年9月22日。那一天,宦官和外戚之间的矛盾发展到顶点,大将军何进被杀,袁绍、袁术的军队点燃了宫门想逼迫宦官出逃,屯兵洛阳城外的董卓大军看见了冲天大火……中国人熟读的《三国演义》就此开始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