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蔚
昨日,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经济学专家及来自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行业大咖到场,共析“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和意义,探讨“创新”“特色经营”“规范合规”及“差异化竞争”等行业针对性问题。
专家表示风险防控是首位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新时代践行新理念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防风险。从1978年年底开始,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接近9.5%,这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是个奇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宏伟目标还要继续前进33年,未来33年还要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最终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强国,这是一个挑战。“即我们要连续73年保持上升态势,这在经济史上是没有过的,是大奇迹。”
李稻葵说,GDP增速在目前来看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主要问题是保持稳定性。未来33年又是一场马拉松,不能摔跤,不能出现危机,不能出现倒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是需要我们去创造更大的奇迹。从现在开始,未来33年不需要追求多么快的增长速度,“增长质量当然重要,但我的理解是,新发展理念最主要是防风险,最主要是保持一个比较平稳、可持续的增长态势”。
18岁至29岁年轻人热衷信贷消费
论坛上发布的《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为消费金融使用者“画像”,为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导航”。
研究报告的1150份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信贷的客户偏于年轻群体,18岁至29岁占比近半,超过70%客户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三成左右的消费信贷被用来购买家电产品。截至2017年10月底,根据人行数据,短期住户类消费贷款由2010年1月的6821.47亿元,增长至 2017年 10月的65594亿,增长近10倍。
报告认为,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消费贷款中房贷、车贷等中长期贷款比重降低,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优势大力拓展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的特性,完全可以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通过调研发现,消费信贷贷款质量还是较为优质,职业和收入较为稳定的企业员工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是消费信贷的客户主体,占比达85.56%。2017年调查样本显示,贷款最高起贷额度相比2016年调查的10万元大幅提升至50万元,说明消费金融行业为消费者提供的贷款额度有了大幅提高。最低起贷额度均值为9036.78元,略低于2016年的调查。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鹏指出,消费金融市场规范势在必行,在促进消费金融发展方面,建议将各类消费贷款业务纳入统一监管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多层资本市场,拓宽消费金融公司融资途径。另外,消费金融公司需要不断挖掘潜在客户需求、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以及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