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文昌植
图为:周潋
图为:朱长江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凌燕
去年12月中旬,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第五届“志愿者关爱行动”,热情市民纷纷推选身边的志愿者,这些有特点、有爱心的志愿者脱颖而出,他们的故事尤其温暖。
月湖民间湖长每周巡查湖水
今年63岁的文昌植,是月湖民间湖长。“2010年,‘爱我百湖行动’在全武汉市招募志愿者护湖,我就报了名。经过一层层筛选,我幸运入选。”
当年,文昌植成为武汉市中心城区40个湖泊的民间湖长之一。“我家离月湖不远,步行二十分钟不到。”他说,当上民间湖长之后,自己到湖边去得更勤了,“一周至少三趟,以前去就是钓鱼散步,现在要看水质、看浮在水上的植物、观察整个环境。”前不久,他看到《武汉月湖残荷枝干上现福寿螺卵》的新闻,立即报给相关部门,并组织了清理福寿螺的志愿者活动。文昌植介绍,现在他已经组织起10支相关的公益团队。
扬起一把细沙描绘美好与爱
34岁的周潋是一位沙画师,一盘细沙经她铺、抛、捏、拨、点,化作一幅幅动人的图画。2016年起,她报名成为中南医院宁养院的一名义工,专注于临终关怀。她经常和中南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起,到癌症晚期患者家中探访,帮他们解决各类困难。
在跟患者们的交流过程中,周潋听到了许多人的人生故事,他们的美好记忆和过往的遗憾,被她细心地一一记录下来。回到家中,她以这些故事为题材进行沙画创作,再将这些沙画作品制作成幻灯片,存在电脑里,再次上门时就放给对方看。这些美丽动人的沙画,总能引来对方的共鸣,给他们带来希望和温暖,借艺术之美,她的画成为患者们的一种精神依靠。
记录城市变化传播文化能量
52岁的朱长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每个周末,他都会在武汉的大街小巷拍摄,“武汉正在飞速发展,我想用镜头记录下这些过程。”
在他的镜头里,老巷子的居民在阳光里晒被子,入冬时分腌腊肉;武汉最高楼,从起建到封顶,一点点长高……朱长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拍摄,如今三十年拍下来,海量的图像已经成为记录武汉发展的珍贵资料。
他常常通过各类公益活动向公众分享这些照片。看到几十年前的江滩、黄鹤楼、沿江风景,不少年轻人都会惊叹,“朱老师的照片就像一本书,完整记录了这座城市的演变过程,太震撼了!”
本次活动更多详情及进展,请关注天天正能量官方微信及本报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