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屈旌
孝昌男子程东峰每周五下班以后,都要从孝昌回到孝感陪伴80岁的老母亲,从没有间断过。前几天大雪,客运班车都停了,程东峰竟骑着自行车,冒雪骑行40余公里回家。(本报2月1日报道)
白茫茫的风雪之中,程东峰牵挂母亲的心鲜红炽热,犹如燃烧的火焰。每周的陪伴,是孝老爱亲的承诺,也是弥足珍贵的亲情时光。他冒雪回家,也是担心天寒地冻之中,独居的妈妈更加孤独无助。
他对母亲的眷恋,很容易让人回想到小时候,我们总是这样张开双手,踉踉跄跄地扑进妈妈的怀抱。但是长大后,我们飞向更高的云端,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却离那个温暖的怀抱越来越远。
近日,一封北大毕业、留美研究生写给父母的万字决裂书在网络上热传。信中,这位儿子痛陈父母从小到大对他“过度关爱”“肆意操控”,再次引发了对于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争论。同是为人子女,有人拼尽全力也要赶回妈妈身边,有人却对父母关上心门拒绝沟通。原来,成人之后,父母健在,家庭和美,亲人之间能毫无芥蒂地交谈,融洽和睦地相处,竟是这么难得的一件事。
回家陪父母,是一个经常被呼吁,却又时时被忽略的话题。曾有调查显示,63%的人每年和父母团聚的次数少于3次,是不是少得可怜?为了让大家多回家陪父母,各地一直积极鼓励,甚至立法保护。但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一边唱着“时光时光慢些吧”,一边忽视与父母相处的宝贵时间。
我们都明白空巢老人的孤寂,也都知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在潜意识里,却总给这陪伴加上很多附加条件:等事业成功,等理想实现,等小家圆满……于是,人生中竟没有哪个时间段,是完美到适合陪父母的。刚出社会需要打拼没空想,成家立业压力骤增顾不上,离乡背井距离遥远够不着,时代变迁思维有隔阂没话说,反正以后总有时间不着急……人生很远,爱在咫尺却在等。父母一天天变老,最怕的是有一天,心声化为历史。
人生总是有风雪的,打拼的艰难、情绪的跌宕、前行的阻碍。但风雪之中,有双亲痴心牵挂,有一盏灯光守候,有一碗热汤暖心,难道不是莫大的安心与幸福吗?风雪再狂暴,也别让它挡了你回家的路,心事再沉重,也别对父母筑起隔绝的心墙。趁着还有时间,还能奔跑,趁着父母亲还在,天真坚定地奔跑到父母的身边,像小时候那样,拥抱他们的孤单和期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