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记者李晗通讯员高翔
图为:励建安教授(中)跑过长江大桥
两年前右脚不慎骨折,此后开始用运动促进康复,身体越来越好。昨日,66岁的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教授,花5个多小时跑完汉马全程,这是他的第六次“全马”。
右脚意外骨折之后他以马拉松作康复
2016年9月22日,励建安在晨跑时不慎将右脚外侧扭伤,导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因为有重要学术活动,他晚上才到医院进行了简单处理,接下来的几天都使用足内侧坚持步行。此时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运动促进康复。
骨折后第5天,励建安在无拐杖的情况下步行半小时,走了近6000步;骨折后第11天,他开始尝试慢跑。2016年12月11日,骨折后的第80天,励建安在广州马拉松赛事上完成了他人生第一次“全马”。
此后一年多,励建安在各地共跑过五次全马,最近的一次是3月25日的重庆。武汉马拉松,他报名并幸运中签。“早就听说武汉马拉松的景色很美,我去年就想来参加,但很遗憾没有中签,今年能来非常高兴。”励建安表示,自己不追求成绩。昨日,他和中南医院泌尿外科王行环教授等专家一起,花5个多小时跑完全程。
关节越运动越结实希望能跑到104岁
许多跑友担心,长期跑步会对膝部、踝部等关节造成磨损等伤害。励建安认为,正常运动非但不会磨损关节,还会令关节更加结实耐用。
“金属轴承长时间使用确实会磨损,但人体的组织器官不一样。凡是生物体都会越用越好,比如大脑越用越灵活,肌肉越用越发达,运动也可以使关节更强大。”励建安说,“罹患疾病或肢体功能障碍,绝不是运动的终点,而在规范、合理、科学的康复指导下,运动本身正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本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说,国际上记载的马拉松跑者最大年龄为103岁,自己只要身体健康条件允许,希望每年都能参与几次马拉松,“最好能跑到104岁。”
励建安还表示,如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患者人群参与马拉松还比较少,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患者参与其中,感受到马拉松运动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