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对走私冻品还须销毁于无形
2018-05-15 07:05: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徐汉雄

    云南金平县“上百村民挖走填埋走私冻肉”被曝出后,当地迅速成立了工作组,目前已抓获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犯罪嫌疑人7名,并抓紧查实收缴外流的冻品。(央广网5月13日)

    在金平县,每隔一到两周,当地打私部门会将查获的冻品拉到填埋场销毁。而村民从填埋场里挖出冻品再重新销售,成了持续性的恶疾。有村民告诉记者,收货的老板找村民刨坑挖肉,有专人在路边回收。这个情况存在了多年,早在2016年就见诸媒体,当地进行过多次整治,为何还是屡禁不止?
    原因是多方面的,村民反映,以前走私冻品处理不彻底,只销毁表面,直到最近才开始打碎掩埋。当地也承认对走私冻品的销毁方式不够周全。
    走私冻品流入市场,危害显而易见。有人说,打击走私冻品,须从源头入手,阻击于国境线上;同时在市场终端上加强监管,不能听任其流入菜场、餐馆、小作坊、烧烤店;还有就是消费者要学会自我保护,认清产地、厂家以及检疫合格证明等。这些都没错,确实应多管齐下,但在人力有限,难以“全防全守”的情况下,加强对查获的冻品处理,不失为最务实的办法。
    被埋的走私冻品,有人愿意挖,有人愿意收,无非是因为,冻品还有利用价值,不法之徒有空可钻。如果将查获的冻品毁于无形,即可绝了后患。一直以来,焚烧和填埋是常见的处理方式,但都存在弊端。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据报道,厦门海关将走私冻品交生物燃料发电厂销毁;桂林方面与环保公司合作,冻品通过高温压榨、风干、粉碎后产生的肉粉用作有机肥料;郑州也是类似模式,冻品经无害化销毁,生产出生物柴油、有机肥料。
    建无害化处理场地也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如与环保公司合作,从根本上消除走私冻品流入市场的风险,这样,也就避免了“填埋、挖肉”的循环往复,销毁起来也更省事,值得各地借鉴推动。

  声音
    澎湃社论:真正意义上的“无害化”处理,绝不是随意填埋了事的。但是,在实践中,地方监管部门对“无害化”任性解读,不按照科学方法处理有害肉品,缺少的还是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
    南方网:对于村民盗挖行为应依法予以处罚,并尽快追查走私冻肉的二次流向,采取更妥善的无公害销毁措施,进行更为彻底地处理。

  绘图/刘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