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汪亮亮 通讯员张敏 孙亚云)世界机器人大赛相关赛事为何会落户武汉?武汉开发区又为何连续承办?“今年与往届比最大的看点是,将举办机器人产业研讨和对接会,积极引进机器人项目落地在开发区。”武汉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汉南区副区长晏冠亮一语道破了背后的产业构想。
武汉开发区目前正从“一车独大”向“多产业支撑”转型升级,打造车都、机器人之都、智能家居之都、通用航空之都,乃至氢能源之都。而机器人之都的建设,直接关系其他产业的发展,关系到传统制造能否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据介绍,开发区机器人使用总量约为3500台,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约为100台/万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距离。为了弥补差距,该区正在筹建机器人小镇,其中研发区位于智慧生态城;制造区位于通航产业园。
据悉,去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仅为16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00亿元。按武汉开发区规划,到2020年,将实现机器人产业年产值100亿元;到2022年,实现年产值300亿元;到2025年,实现年产值500亿元。
这么短的时间,这么高的目标能否实现?该区负责人早已胸有成竹,将优先发展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武汉开发区作为武汉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既为机器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又为机器人产品在汽车、家电等产业领域提供了应用市场。
而智能服务机器人则更“亲民”。记者了解到,该区正在洽谈一家生产教育培训机器人的公司,未来能给孩子辅导作业。而公共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治疗机器人、户外清洗机器人……将会更加走近人们的生活。